首页> 中文学位 >高职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的社会学分析
【6h】

高职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的社会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思考

2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现状的思考

3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关注

(二)研究意义

1职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2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吸引力的需求

(三)研究现状

1有关就业与职业指导的研究

2国外有关就业与职业指导的研究

3国内有关就业与职业指导的研究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 核心概念界定

(一)高等职业院校

(二)价值观

1价值

2价值观的形成

3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职业价值观

(三)就业观

1就业

2就业观

3狭隘就业观

三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产生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制度影响:狭隘就业观产生的宏观因素

(二)社会风气影响:狭隘就业观产生的客观因素

1大众传媒的影响

2功利主义的影响

3关系就业的影响

4盲目跟风的影响

(三)个人社会化影响:狭隘就业观产生的主观因素

1社会化严重缺乏

2社会化显著过高

(四)社会标签影响:狭隘就业观产生的观念因素

四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打破狭隘就业观的有效对策

(一)把握市场客观需求,改变传统职业价值观念

1就业市场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分析

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传统职业价值观念的表现

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传统职业价值观念的转变

(二)探索校企深层合作,拓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途径

1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概述

2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低效的因素分析

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有效合作策略

(三)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力,满足现代企业雇主新期望

1就业力的内涵概述

2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力低效的因素分析

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力的提升路径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全人生指导的就业观念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3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施生涯规划的现状

4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涯规划指导途径与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教育部2009年在人民日报上发布的《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根据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教授对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划分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之问称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同时于1995年,国家教委在《关于深入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1997年招生时,全国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应按改革后的新体制运作”。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新机制为主导。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环境、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家庭影响等外在客观因素外,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等内在主观因素对职业的选择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所持有的就业观不仅直接决定了其择业行为,成为影Ⅱ向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的关键因素,并且对于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态度、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与实践,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与文明进步都将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然而通过笔者的访谈与观察,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存在的众多狭隘就业观念,严重影响了自身在校的学习生活质量和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严重阻碍高等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因此,探讨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的系统对策,既是解决当代高等职业院校面临的严峻就业问题,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也对整个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观的研究还处在初期阶段。从总体上看,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笔者在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采用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借鉴法等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各种狭隘的就业观念入手,其次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了当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念形成的社会原因,最后依据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狭隘就业观念解决的有效对策。从而帮助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需要和时代进步的全新的就业观念,以实现他们的顺利就业,进一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吸引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