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与走向
【6h】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与走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第六代导演的兴起与命名

二、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

三、第六代导演的走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第六代导演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百年中国电影史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实就是关于电影导演代际的划分。但第六代导演从兴起到命名、从艺术探索到发展走向却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即第六代导演的兴起与命名、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及第六代导演的走向,以此来梳理、概括中国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在90年代初登上中国影坛,通过概括这一创作群体的“群体性”因素,如理论自觉、先锋探索、拍摄群体等,再就是以时间概念、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美学追求等几个关键词作为标准,可以把“第六代”这一称谓从“新生代”、“后五代”等众多称谓中析出,明确全文的论述基点。 第六代导演的美学追求是全文论述的重点,主要体现在题材选取、叙事策略及影像风格等方面的革新。在题材选取方面,第六代导演从现代摇滚乐、都市情结、都市边缘人等角度来展现恍惚迷离的都市碎片及其寄生者,回避第五代导演的题材和传统的电影美学观,关注城市亚文化层面。在艺术道路上选择了一种更直接的与现实生活对话,更富于物质上的写实和艺术形态上的写实态度。在叙事方式上采用反好莱坞的叙事结构,以个人化、情绪化的叙事手法营造叙事结构的迷宫,呈现出不确定性、断裂和跳跃的后现代性叙事方式。在影像风格方面,追求一种“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的表达方式,追求“画面本体”,并且打上了电视广告、MTV所特有的烙印,而且影像的破碎感、问离感、跳跃感被不断地放大与强化。题材选取、叙事策略、影像风格这三方面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体现了第六代导演的追求。 第六代导演在创作、发行等方面与美国“独立电影”存在一些共同性因素,因此通过对两者的对比研究来探索第六代导演的走向,具体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从独立运作走向体制内;坚持一贯的艺术立场;立足本土,包容大众。探讨第六代导演的发展走向对中国影坛未来具有启示性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