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华语电影北美拓展的市场逻辑——以2004年的华语片为参照
【6h】

华语电影北美拓展的市场逻辑——以2004年的华语片为参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华语电影概念的相关研究

二、跨国电影范式下的华语电影研究

三、华语电影与国际市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相关研究

四、有关2004年的华语电影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概念界定

一、华语电影

二、北美电影市场

三、市场逻辑

第四节 研究意义、目的和方法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2004年的华语电影与北美市场

一、华语电影史的百年节点

二、电影产业改革发力的一年

三、新世纪华语电影走出去的典范

第二节 北美市场:全球电影工业化的范本

第三节 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表现

一、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票房

二、2004年华语电影的北美口碑

第二章 本文市场逻辑分析框架的建构

第一节 电影国际竞争的商业运作逻辑

一、电影的产业价值链理论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引入

第二节 电影国际竞争的艺术呈现逻辑:跨文化传播的文化折扣

第三章 2004年北美市场华语电影的商业运作:价值链中的利益相关者

第一节 开发环节:商业性为主导

第二节 制作环节:目标受众导向

第三节 营销环节:项目全程贯穿

第四节 发行环节:雄厚资源依托

第五节 放映环节:整合营销策略

第六节 扩窗环节:延伸大产业链

第四章 2004年北美市场华语电影的艺术呈现:文化折扣的抵消策略

第一节 华语商业电影的艺术呈现

一、作者电影的独特风格

二、类型电影的精准定位

三、东方意象的符号呈现

第二节 华语艺术电影的艺术呈现

一、合情合理的叙述逻辑

二、模糊淡化的国家概念

三、特色鲜明的本土表达

第五章 2004年之于当下的意义

第一节 当下华语电影国际竞争的困境

一、内需主导下国际视野受限

二、微观主体文化自觉性不足

三、工业程度不高过度依赖IP

第二节 2004年带给当下华语电影北美拓展的几点思考

一、市场视野:本土市场还是北美市场

二、海外销售:卖断分账还是自寻渠道

三、海外受众:海外华人还是北美观众

四、影像表达:西方话语还是东方话语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票房过亿的影片有92部。回望2003年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时候,全国电影票房仅有10亿元。此后中国电影市场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2010年票房总额突破100亿元,2013年突破200亿元,2015年突破400亿元,2016年突破500亿元。十几年间,中国电影的市场扩大了50倍,中国电影市场成为世界第二大票仓。国内票房的高速增长和电影市场迅速扩容,理性来看与国内影院基础设施的迅速扩展脱不了关系,资本相继涌入电影市场并不能代表电影行业的成功和成熟。对比国内的票房奇迹,华语电影在海外,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北美市场——却从2004年开始呈现逐渐萎靡状态。
  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启了中国的跨国经济阶段,同年,国家广电总局推出“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2001年至今,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一直都是电影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观察自1980年开始华语电影在北美的电影票房,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以具备文化多元包容性的北美市场华语电影的表现作为参照,根据美国票房统计网(www.boxofficemoji.com)数据,华语电影在北美的票房成绩(不完全统计)自1980年至2015年,出现过三次高潮,分别是1996年的6458万美元,2000年的1亿4260万美元(当年仅《卧虎藏龙》一部影片就有1.28亿美元的票房)和2004年的6586万美元。自2004年开始,华语电影在北美票房整体呈下滑趋势。与之相对,从这一年开始,大陆电影内部市场的大爆发则与其在北美市场呈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下滑,展现出一幅矛盾的图景。
  本文基于对华语电影北美票房及口碑表现的一个观察与梳理,选取华语电影在新世纪以后北美市场表现最亮眼的一年,即2004年作为考察对象,采用经济学、传播学与电影学交叉研究的方式,探讨2004年的电影是如何走出国门并收获佳绩。本文从电影产业经济的角度切入,探讨华语电影在北美如何符合市场逻辑的规律,如何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这里的市场逻辑主要指商业运作与艺术表现两个方面。需要说明的是,选取华语电影在北美,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研究区域,因为华语电影在北美有相对不错的基础,北美电影的历年外语片排行榜上,前10名中有4部是华语片,足以证明华语电影相较于其他国家的电影在北美市场有明显的吸引力优势。另外,为什么只选取2004年一年作为考察对象?所有的成功一定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2004年的华语电影在北美斩获6586万美元的票房,而2016年的北美票房只有1000万美元,对2004年的回顾对反思当下的现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2004年也是中国电影百年历史的节点,站在百年进行一种回望并与当下进行一种比对有助于吸收前人经验。
  本文绪论详细论述了研究缘起并对华语电影海外传播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一章从历史维度的国内和国外论述选取2004年的意义,采纳北美市场为参照的依据,梳理了2004年的华语电影在北美的具体表现,包括票房与口碑两个方面。第二章陈述本文分析所利用的理论框架,结合电影产业价值链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市场逻辑分为商业运作与艺术呈现两方面。第三章从商业运作的角度阐述电影在北美竞争中应该具备何种市场逻辑,以价值链的各环节作为划分,在每个环节中先阐述北美电影的运作规律,再讨论2004年的华语电影是如何契合规律并取得成绩。第四章从艺术呈现的角度分析市场逻辑下的声誉部分,通过总结2004年华语电影的共性,按照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区分,阐述这些影片艺术呈现上所采取的相似策略。第五章阐述当下华语电影在国际竞争中的困境,依据2004年的经验提出四点思考。

著录项

  • 作者

    唐琳;

  •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 学科 新闻与传播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孔令顺;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171.04;
  •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北美市场; 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