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研究
【6h】

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王朝闻与实践美学

第一节 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对“实践”范畴的反思

二、从主体性的实践美学到主体间性的后实践美学

三、实践美学的困境与出路

第二节 王朝闻与实践美学

第二章 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和理论来源

第一节 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王朝闻实践美学的理论来源

一、对中国古代感悟美学思想的吸收

二、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

三、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和发展

第三章 王朝闻美学思想的实践性特征

第一节 审美关系的实践性

一、审美关系产生的基础

二、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第二节 审美心态的实践性

一、审美心态的主客观条件

二、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 审美特性的实践性

第四节 审美教育的实践性

第四章 王朝闻与“人生论美学”

第一节 “人生论美学”对王朝闻美学思想的继承

第二节 王朝闻的审美化人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王朝闻(1909-2004)是新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对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一名实践美学家,王朝闻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指导,其美学思想中的“实践”内涵,不仅包含了人的现实活动的实践,更包含了人的审美活动的实践。王朝闻的实践美学研究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重视日常生活和艺术实践中个体的审美感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契合了中国感悟美学和体验美学的研究传统。同时,他的实践美学研究又突出了明确的现实意义,能自觉从理论的高度来指导和规范具体的审美实践,把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美学体系。“实践性”是王朝闻美学思想的突出特点,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王朝闻美学研究思路上,更体现在他对审美活动规律的认识上。本文主要围绕“实践”的观点对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发掘其美学思想的实践性特征。
  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价值和意义。王朝闻作为我国当代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也是一位富于实践品格的理论家。对他的实践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水平,培养读者和观众的欣赏能力,以及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回顾王朝闻美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主要梳理实践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对“实践”范畴进行反思。从周扬第一次在美学问题的讨论中使用“实践”的概念,实践美学最早在中国发生;到“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提出客观社会论美学,实践美学成为主流思潮;再到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质疑和挑战,实践美学的发展进入了困境之中;新世纪以来人生论美学的提出,可以作为对实践美学所处困境的突破。王朝闻在实践美学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他的审美关系理论打通了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的界限;同时,他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强调也可看作人生论美学的先声。
  第二章结合王朝闻的生平介绍梳理其实践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说明王朝闻的实践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与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和审美实践的密切关系。同时,探讨了王朝闻实践美学的理论来源:第一,对中国古代感悟美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的吸收;第二,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坚持以实践-精神的方式掌握世界,并强调在审美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对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的运用,以及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和发展。
  第三章概述王朝闻实践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不同于传统实践美学家专注于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王朝闻一贯强调在美学研究中探讨包括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审美教育等审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实践性”是王朝闻美学思想的突出特点。本文将主要从审美关系的实践性、审美心态的实践性、审美特性的实践性以及审美教育的实践性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发掘其美学思想的审美实践性特征,探究王朝闻实践美学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初步探讨王朝闻的实践美学与人生论美学的关系,主要以王朝闻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美学著述作为参考。王朝闻一贯坚持用审美的眼光来关照和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追求审美化人生。本文认为王朝闻较早地开拓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视野,而人生论美学也突出美对于人的审美化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把实现人生的幸福当作美学研究的目的,这与王朝闻的美学思想一脉相承。
  结语部分,结合实践美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对王朝闻的实践美学思想进行总体评价。认为实践美学研究要从哲学思辨回归到具体的审美活动,而此时突出王朝闻美学思想的审美实践特性和人生意义的强调,不论是对于深化实践美学的研究和发展,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中国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