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6h】

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选题的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概况

(二)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访问调研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

(一)群众文化

(二)群众文化活动

(三)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二、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发展的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

(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依据

(一)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二)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题中之义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进程及成效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二)改革开放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进程简要回顾(1979-)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的成效

(一)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拓展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

(三)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水平

(四)推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五)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面临的困境

(一)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二)文化活动公共空间狭小

(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困难

(四)文化活动创新性不强

(五)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制约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实用主义”崇拜盛行

(二)文化建设持续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三)基层文化队伍薄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四)农村成人社会式微,文化活动内生力不足

(五)文化活动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第四章 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送文化”:外力嵌入激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鲜活力

(一)“文化下乡”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文化下乡“多种兵”联合团队

(三)规划蓝图,注重送文化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需求对接

(四)融合群众路线,创新送文化下乡的内容与形式

二、“种文化”:内生驱动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原动力

(一)“种文化”是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内在力量

(二)“种”基础设施,营造种文化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

(三)“种”文化队伍,构建“点线面”辐射联动的文艺团队

(四)挖掘文化种子,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三、“养文化”:合力联动供给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创造力

(二)树立新文化发展观,力促农村群众文化“双驱”发展

(三)推进机制创新,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

(四)搭建服务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

四、“享文化”:聚焦惠民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旨归

(一)“享文化”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真谛

(二)助推文化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均衡发展

(三)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能力

(四)坚持农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精神保障,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工程,对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并未同质发展,农民群众富而思乐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物质生活膨胀与精神生活断裂样态越发明显,精神困惑、价值扭曲的社会问题伴随而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人文关怀,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增强农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创造条件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开展农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剖析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创新的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五个问题,着重在掌握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做出自己独特的框架设计和理论创新,为论文系统的展开论述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一章,探讨了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本章节主要侧重从学理的层面做好理论铺垫,首先,探讨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其次,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关于文化发展的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西方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进行学理的阐释;最后,从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等四个角度,对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实必要性进行论证。
  第二章,分析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历史进程做了简要概述,以便能够更好把握理解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内容和形式;其次,结合实例材料,把握事物的特殊性,阐释了参与主体的群众性、内容来源的生活性、形式表现的感性化等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最后,论述了现阶段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取得的成效。
  第三章,解剖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困境,并作出了实证的社会分析。一方面,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文艺团体等角度,解剖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困境,认清存在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照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症结,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等角度入手,阐析了现阶段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困境背后的深刻原因。
  第四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本章节以顶层设计和底层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基本准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具体架构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和产业两条路径,从“送文化”外力嵌入激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鲜活力,“种文化”内生驱动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生长力,“养文化”合力联动供给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创造力,可行性创新发展路径和具体对策,以聚焦惠民的价值旨归:让农民群众在共建社会主义文化中共享更多的成果为最终的落脚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