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6h】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骨代谢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和符合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结果

2.1 基本情况的比较

2.2 各组骨代谢标记物水平的比较

2.3 各组骨密度的比较

2.4 各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随口服GC时间的变化趋势

2.5 骨代谢标志物和骨密度与GC使用时间的相关性

3.讨论

4.结论

附图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骨代谢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进展过程中与糖皮质激素(GC)用药时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并依据骨代谢变化趋势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
  方法:
  1.将纳入观察的11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病情的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依据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间将患者分为7个亚组:Ⅰ组(n=19),用药时间为1~6个月;Ⅱ组(n=17),用药时间7~12个月;Ⅲ组(n=18),用药时间13~18个月;Ⅳ组(n=16),用药时间19~24个月;Ⅴ组(n=15),用药时间25~30个月;Ⅵ组(n=16),用药时间31~36个月;Ⅶ组(n=16),用药时间>36个月。入组21例同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
  2.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和ECLI(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骨代谢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T]、N-端骨钙素[N-MIDOs]),其中β-CTX作为骨分解代谢标志物,T-P1NT和N-MID0s作为成骨标志物。
  3.骨密度测定并应用美国Hologic/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4椎体骨密度,以骨密度作为实际骨量的变化。
  4.各项数据指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患者的骨质代谢呈规律性的变化。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骨分解是高分解状态转为低分解抑制状态,而成骨的活性和骨量是持续降低的。具体情况如下:
  ①.应用糖皮质激素为1-18个月的患者β-CT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期限内的患者骨分解呈高分解状态;
  ②.应用糖皮质激素18-30个月之间的患者β-CTX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期限内的患者骨分解状态逐渐接近正常范围;
  ③.应用糖皮质激素30个月及以上的患者β-CTX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用药期限内的患者骨分解呈抑制状态;
  ④.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各亚组患者T-P1NT、N-MIDOs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用药患者成骨状态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持续抑制状态;
  ⑤.应用糖皮质激素6个月以上的患者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患者在用药半年以上后会有骨量的明显丢失,并随用药时间的延长骨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
  SLE患者继发GIOP的发展过程中,患者骨代谢的变化符合一定规律的。骨代谢的转变是由高分解状态向低分解低成骨低转换的状态而转变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在1-18个月以内的患者骨代谢处于高分解低成骨状态,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0个月的患者骨代谢处于低分解低成骨低转换状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