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卢文弨《周易注疏》校勘研究
【6h】

卢文弨《周易注疏》校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文中参考《周易》各本及前人校勘成果简称

绪言

一、卢文弨的生平及其校勘活动概述

二、卢文弨校勘《周易注疏》的经过

(一)卢文弨致力于《周易注疏》校勘之始

(二)卢文弨校勘《周易注疏》所据的主要版本

1.明钱求赤影宋钞本

2.毛氏汲古阁本

3.清乾隆武英殿本

(三)卢文弨所参考的前人主要成果

1.山井鼎《考文》

2.浦镗《正字》

(四)对《易经注疏校正》的成书的推测

三、《易经注疏校正》之体例与基本内容

(一)《校正》之体例

1.所谓“校正”,即订补毛本之讹误,凡所出大都为毛本需据改者

2.所出校记引据他书者亦用来订毛本之譌

3.存疑而偶有出校者加“疑”字

4.据文义直接断定是非者或不言明所据

(二)《校正》的主要内容

1.考订毛本讹误

2.补毛本之脱文

3.存宋本、钱本之旧

4.订旧本之讹误

四、《易经注疏校正》封《七经孟子考文补遗》的借鉴

(一)卢文弨《校正》择引《考文补遗》之标准

1.可据订毛本之讹脱者

2.存古本、足利本、宋本之旧式

3.考订宋本、古本之讹误

(二)《校正》所引《考文补遗》条目之分类

1.卢氏单纯引据《考文补遗》的版本校成果

2.卢氏引用《考文补遗》版本校成果并补充钱本信息

3.卢氏引用山井鼎等之“谨按”

4.卢氏引用《考文补遗》并加案语者

5.卢氏暗引《考文》中的他校成果

6.卢氏引用《考文补遗》之误

(三)小结

五、《易经注疏校正》封浦镗《正字》的借鉴

(一)《校正》引用《正字》的标准

1.郭京、范谔昌等人之说不引

2.见于《释文》者不引,与《释文》异者引之

3.唐宋人校勘成果合理者

4.经文校勘成果见诸《古周易订诂》者不引

(二)《校正》所引浦镗《正字》条目分类

1.《校正》他校、本校成果或暗引自浦镗《正字》

2.《校正》引用浦镗之理校成果

3.《校正》受《正字》启发而未言明

4.《校正》引用《正字》之讹误

5.卢氏《群书拾补》体例或受到《正字》的启发

(三)小结

六、《易经注疏校正》所体现的校勘思想与校勘方法

(一)《校正》所体现的校勘学思想

1.重恢复旧本之貌

2.重宋本、钱本、古本等旧本,但并不盲从

3.善于总结致误之规律,并对经、注、疏、《释文》之间的互改持保留意见

4.对他人的校勘成果择善而从

(二)《校正》所体现的校勘方法

1.对校法

2.本校法

3.他校法

4.理校法

七、卢文弨校勘成果对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的影响

(一)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之成书

(二)卢文弨校勘成果对阮元《周易注疏校勘记》的影响

1.阮元《校勘记》对卢文昭校钱本成果的吸收

2.阮元《校勘记》对《易经注疏校正》的借鉴

(三)小结

八、结论

(一)卢文弨的校勘思想和校勘方法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二)《易经注疏校正》在清代《周易注疏》校勘中的地位

(三)卢文弨《校正》的局限性

(四)本文之不足

1.所据资料方面的不足

2.学识之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从卢文弨《群书拾补》所收《易经注疏校正》出发,对卢文弨校勘《周易注疏》的史实、方法及成就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同时对卢文弨与山井鼎、浦镗的关系,以及对后世阮元的影响进行讨论。
  本文首先对卢文弨校勘《周易注疏》的经过进行梳理,以期弄清其校勘《周易注疏》的史实。卢文弨弱冠便有校勘之志,但真正开始校勘《周易》等正经却在考授内阁中书之后。卢文弨校勘过的《周易注疏》版本有钱孙保影钞宋本、毛本、武英殿本,真正令其校勘质量产生飞跃的是对山井鼎、浦镗等人成果的借鉴。最终,卢文弨成《周易注疏辑正》九卷,但是此书或已不存,今天能见到的仅是存于《群书拾补》中的《易经注疏校正》。
  《易经注疏校正》是校勘《周易注疏》成果的摘录。因为财力有限,卢文弨《群书拾补》所收都是校勘成果的精华,其校勘记重点探讨的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