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先破有欲,次灭无为”——李荣的重玄修真思想
【6h】

“先破有欲,次灭无为”——李荣的重玄修真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李荣其人其书

一、生平

二、著作

第二章 道论

一、“中和之道”

二、“虚极之理”

三、“虚中动气”

第三章 俗道

一、“本性既殊”

二、“常俗之道”

第四章 修道

一、“施教究理”

二、“遣之又遣”

第五章 得道

一、“重玄之境”

二、“无生无死”

第六章 治道

一、“兴废在人”

二、“扇无为之风”

三、“政化太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李荣是唐初著名重玄学者,约在太宗末年生于蜀中。他活动的时期,主要发生在高宗朝。其人颇富文人气质,有相当的文笔,并能言善辩。他的哲学直承老庄并继承了成玄英等学者的重玄之学,综合了道教各派的学说,融摄了大乘佛教的中观学以及儒家思想。可以说他是融摄儒、释、道的道教理论家。本文主要按照道、失道、修道又复归道的路线论述了李荣所构造的思想体系,并在最后一章展现他的社会政治哲学。
  第一章主要介绍李荣的生平和著作。李荣是蜀中巴西人,其活动及成就大致取得于唐高宗时期。其人才思敏捷,性格诙谐风趣。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应该是出身天师道世家,吸收灵宝派、楼观道等道门派别的思想,又融摄儒、释终成于重玄学的道教理论家。他的著作现存的有《老子注》和《西升经注》。
  第二章是对李荣本体论的阐发。李荣的本体论以“道”为核心。他所建构的“道”是从自然的立场,从宇宙本体的角度来讲的。本章主要介绍了李荣的“中道”观理念,以及他将“道”诠释为“虚极之理”与“元一之气”,将“道”看成是“理”与“气”的统一。以“理”释“道”是其本体论的最大特点,除此之外,他还在生化说中引入“气”的概念作为人生而不同的原因。
  第三章分析了李荣对世俗人性的剖析。李荣对人性的剖析创设在他的生化说的基础上,其认为俗道生而即有。此道实际上就是指世俗人的生活方式。常人崇尚表面之华而轻薄道德之实,且重视名利而轻蔑生命,从而破坏了自己自然真性的美满。俗道有滞,是不通灵识难以体悟真道的。其使人的自然完满之性不断沦丧,最终病至膏盲产生祸患。李荣在批判常人离淳而入浇,滞于俗道的同时,他又肯定了常人也可以修得真道。
  第四章介绍李荣的修道工夫。李荣的修道工夫目的在于心性的超越。首先由“教”入手,李荣掘发出了借“教”悟“理”的体道方式,通过圣人施教,进而悟理遗教,从而达到对道的玄悟。然而这仅仅处于知的层面,还远没有得道,尚需继续修持,这主要体现在行为上的炼养。在李荣看来若能在“行”上达到道的要求,那么便算是修道成功了。李荣依照“重玄”的思维方式提出了“先破有欲,次灭无为”的修道路向。“重玄”意在追求彻底破滞,故而修养论也是围绕破滞而展开。
  第五章描述了李荣所构造的“重玄”境界。修道者对真性的复归,对执着的不断遣除,以求达到清净无染、虚极不滞的修养境界。人之真性是外忘于身、内忘于心的,是没有任何凝滞的微妙之境,李荣将这种真性回归的状态称之为“重玄之境”。李荣将无生无死定义为长生,将长生的信仰转变为对滞的遣除。与传统道教相比,李荣将修道的重点转移到心性上来,这就是说,李荣所追求的成仙并非是肉体的飞升,而是精神层次的提高。他所追求的神仙是与常人相对的,具有极高精神境界的圣人。
  第六章论述了李荣的社会政治哲学。李荣的思想中治国和治身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可以说他的政治论是以修养论为依据的。他认为君主在国家治乱与否中扮演着关键的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君主个人的修为上。在李荣的心中君主若能以“道”来爱人,则能使国家得治,反之则国废。他提出了以“上”化“下”的治国方式,希望在君主的无为之风下实现道治的理想。通过圣人的无为之治,使得亿兆归之,四夷宾服,国界无边,鼎祚长久,达到与道玄通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