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模式下营运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6h】

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处理模式下营运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 研究思路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第三部分 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现状及特点

3.1 我国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现状

3.2 美国银行的营运体系

3.3 集中处理的机制和主要流程

3.4 集中处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3.4.1 处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3.4.2 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3.4.3 风险机控能力获得加强

3.4.4 拓展前景广阔

第四部分 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的营运风险表现

4.1 营运风险变化特征

4.1.1 总体风险趋向集中

4.1.2 部分操作风险降低

4.1.3 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4.1.4 参数管控风险加大

4.1.5 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

4.1.6 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4.2 具体风险类型及案例

4.2.1 实物管控风险

4.2.2 电子交易数据安全风险

4.2.3 系统运行风险

4.2.4 参数管控风险

4.2.5 用户管控风险

第五部分 商业银行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营运风险管控研究

5.1 营运风险管控基本框架的建立

5.1.1 风险管理体系

5.1.2 风险管理原则

5.2 营运风险管理的具体方法探讨

5.2.1 关于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5.2.2 关于营运系统风险的应用控制

5.2.3 关于营运系统风险的IT管控

第六部分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借助IT技术,商业银行业务营运集约化变革步伐逐步加快,取得的成效也非常明显,可以说营运集约化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志之一。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大多数银行提高效率、防范风险、降低成本,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而采取的重要变革举措。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能够节约前台资源,充分发挥前台产品营销和客户服务服务功能,提升柜面服务的客户满意度,而营运后台则可以发挥集约化处理优势,对业务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实现处理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的同步提升。以2007年人民银行推出全国支票影像业务为契机,国内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从流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组建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利用影像处理传输系统,逐步实现营运业务向后台的集中处理。以建行为例,2010年以来,该行逐步上线了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运用了影像和网络等技术,实现了部分柜面业务“前台简便受理、后台标准化和集约化处理”。在这种业务集中处理模式下,业务管理、流程及其风险分布在前后台都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笔者结合新业务模式下的工作实践,尝试对集中处理模式下业务管理、流程、特点及其风险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部分典型的实务案例,对业务管理和操作中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对集中模式下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原则的探讨,从实务工作出发,对风险分类、差别化管理以及风险识别、控制的基本方法提出解决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