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联赛接应二传临场技术统计分析
【6h】

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联赛接应二传临场技术统计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资料法

1.4.2 专家访谈法

1.4.3 录像观察法

1.4.4 数理统计法

2.文献综述

2.1 关于国内接应二传的研究现状

2.1.1 接应二传在场上的作用研究

2.1.2 接应二传自身的身体条件研究

2.1.3 接应二传的进攻与防守研究

2.2 关于国外接应二传的研究现状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的身体条件分析

3.1.1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身高分析

3.1.2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体重分析

3.2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临场技术统计分析

3.2.1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的扣球技术统计分析

3.2.2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拦网技术分析

3.2.3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发球技术分析

3.2.4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进攻与防反的得分情况分析

3.2.5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的一传情况分析

3.2.6 中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的调整传球能力的分析

3.3 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队员临场比赛的心理素质分析

3.3.1 接应二传的年龄与球龄

3.3.2 大比分领先时,接应二传队员攻防情况

3.3.3 大比分落后时,接应二传队员攻防情况

3.3.4 关键局(第五局)时接应二传队员攻防的情况

3.3.5 关键分时(双方都到20分以上)接应二传队员攻防的情况

4.结果与讨论

4.1 优势分析

4.1.1 身体素质突出,发展潜力较大

4.1.2 技术较为全面,后排进攻能力突出

4.1.3 进攻的战术多变,具有一定的战术素养

4.1.4 年龄较小,发展潜力和空间大

4.2 劣势分析

4.2.1 定点进攻能力弱,拦网实力较差

4.2.2 一传和二传能力较差

4.2.3 发球单一、缺乏变化

4.2.4 心理素质不稳定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接应二传队员体重较轻,威胁性较低

5.1.2 接应二传队员扣球水平具有一定优势,竞技能力较强

5.1.3 接应二传队员发球形式单一,威胁性较低

5.1.4 接应二传队员接球及调整球能力较低

5.1.5 接应二传队员的优势为技术全面,劣势为进攻能力较差

5.1.6 影响接应二传队员的因素主要为球龄和在校训练情况

5.1.7 接应二传队员心知素质较差,关键时候出现心理波动

5.1.8 接应二传队员应加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

5.2 促进接应二传队员竞技能力提高的策略

5.2.1 加强接应二传身体素质练习,完善体能结构

5.2.2 加强技术训练、构建适合自身的技术体系

5.2.3 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排球经验,不断提升联赛质量

5.2.4 给予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给予政策倾斜

5.2.5 加强队员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改善队员应变能力

5.2.6 加强排球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5.2.7 强排球教练员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执教水平

5.2.8 增加训练竞赛的比重,不断提高队员临场经验

参考文献

附件 专家访谈提纲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排球运动的快速、多变打法,要求队员的竞技能力不断提高,也只有队员的各项素质和人员配备符合当前排球运动发展的形式才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接应二传队员作为当今排球场上最为关键的位置之一,是全队进攻的主要发起者,是排球队伍中最为关键的位置球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接应二传手的竞技能力和综合素质是衡量一个球队竞技能力的主要观测点。
  当前,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已经发展多年,并且在大学内已经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一只排球队伍的竞技能力水平主要观察的是一个队伍的团队配合和球队主要队员的技战术水平,接应二传作为球队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场上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在大学生排球队伍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女子大学生排球联赛中的接应二传的竞技能力如何,已经发展成我国排球界研究者一个密切关心的课题。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在对当前国内外关于竞技能力、大学生排球联赛、接应二传研究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以2011-2012赛季中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竞赛(女子组)的8所高校——山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所高校中的主力接应二传队员为研究对象,对队员身高、体重、扣球、发球、心理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结论:①接应二传队员体重较轻,威胁性较低;
  ②接应二传队员扣球水平具有一定优势,竞技能力较强;
  ③接应二传队员发球形式单一,威胁性较低;
  ④接应二传队员接球及调整球能力较低;
  ⑤接应二传队员的优势为技术全面,劣势为进攻能力较差;
  ⑥影响接应二传队员的因素主要为球龄和在校训练情况;
  ⑦接应二传队员心知素质较差,关键时候出现心理波动;
  ⑧接应二传队员应加强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系统训练。
  建议:①加强接应二传身体素质练习,完善体能结构;
  ②加强技术训练、构建适合自身的技术体系;
  ③借鉴欧美等国家的排球经验,不断提升联赛质量;
  ④给予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给予政策倾斜;
  ⑤加强队员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改善队员应变能力;
  ⑥加强排球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
  ⑦加强排球教练员综合能力培养,不断提升执教水平;
  ⑧增加训练竞赛的比重,不断提高队员临场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