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表达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6h】

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表达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余万妇女患乳腺癌,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1]。根据英国牛津大学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和日本癌症研究所的统计数据[2],欧美发达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其他国家。近50年来,各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处于不同程度的上升状态。随着亚洲国家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亚洲妇女乳腺癌发病的增长趋势已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国内主要城市1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37%,基本走向是城市高于农村、社会高阶层高于低阶层[3],其发生已经日益年轻化。迄今为止,乳腺癌的确切病因还不很清楚,虽然已知一些相关基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影响,但60%以上的乳腺癌并不存在明显的危险因素[4]。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最佳措施是实现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钼靶、超声等影像检查手段,影像设备的不同及诊断医生个体水平的差异,制约了早期诊断总体水平的提高。探讨乳腺癌发病机制,寻找敏感性、特异性较强的生物标志物及血清标志物,用于诊断和判断预后,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征象与分子生物学表达及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超声检查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水平,并为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进一步提高超声检查在乳腺癌临床诊疗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病人50例及健康体检者50例,分为健康组(A组)与乳腺癌组(B组),所有患者均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形态、边缘、后方回声、微小钙化、内部血流及腋窝淋巴结情况,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机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予以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基因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超声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
  结果:患有乳腺癌疾病的患者机体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健康者显著增高,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边缘毛刺、形态不规则与C反应蛋白水平成正相关,微小钙化、腋窝淋巴结转移与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纵横比>1组的ER、PR阳性率为77.8%、61.1%,较纵横比<1组更高(P<0.05);毛刺组ER、PR阳性率分别为65.5%、55.2%,较无毛刺组更高(P<0.05);周边高回声晕患者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73.3%、60.0%,均高于周边无高回声晕患者(p<0.05);内部无回声区患者PR阳性率22.2%,低于未见无回声区患者(P<0.05);微小钙化患者CerbB-2阳性率83.3%,高于未见微小钙化者(P<0.05)。
  结论:(1)健康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要明显的少于乳腺癌患者,乳腺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生物学指标的表达有一定的关系,肿瘤生物学特性影响乳腺癌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可为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及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