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乳内动脉桡动脉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流量研究
【6h】

乳内动脉桡动脉全动脉化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流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以接受非体外循环下乳内动脉一桡动脉“Y”形吻合,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乳内动脉原位状态,乳内动脉旁路移植完成后,乳内动脉、桡动脉全部旁路移植完成后,乳内动脉的血流指标,来评估乳内动脉的血流储备状态,为乳内动脉一桡动脉“Y”形吻合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利用左乳内动脉和桡动脉“Y”形吻合,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2~76岁,中位年龄63岁;体重50~78kg,中位体重63kg。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吻合口88个,平均4.3个。
   术前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均示三支病变,合并左主干病变者9例(45%)。加拿大心血管病协会心绞痛分级III、Ⅳ级患者占70%。
   采用吸入和静脉结合的方法进行麻醉。麻醉前做病情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绞痛类型、心功能、心电图、左室功能、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周围血管情况以及肝、肾、肺等全身脏器功能状况。术中控制平均动脉压60~75mmHg,心率40~60bpm,术中持续硝酸甘油0.2~lug/kg. min泵入。
   采用非体外循环下行左乳内动脉和桡动脉“Y”形吻合的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乳内动脉获取前,先游离其近端一小段无蒂光滑区,应用即时血流检测仪(Medi-stim Butterfly Flowmeter,2002,Oslo,Norway)进行左乳内动脉原位状态的血流测定。左乳内动脉和桡动脉游离完毕,行左乳内动脉一桡动脉端侧“Y”形吻合。通常首先行左乳内动脉至左冠状动脉中间支、对角支和前降支序贯吻合,待循环指标稳定后,测定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指标。然后行桡动脉至左冠状动脉中间支、钝缘支、右冠状动脉左室后支和后降支序贯吻合。待循环稳定后,再次于上述部位行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指标测定。
   远用SPSSI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   结果
   1.20例患者共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吻合口88个,每例患者吻合口3~6个,平均4.4个。其中乳内动脉吻合口42个,每例患者2~3个,平均2.1个;桡动脉吻合口46个,每例2~3个,平均每例2.3个。
   2.左乳内动脉原位状态游离血流为34±3.0ml/min,PI2.3±0.4。桡动脉序贯前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为36±5.0ml/min,PI2.1±0.2;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序贯后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为90±1.2ml/min,PI1.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左乳内动脉的即时血流测定(Transit-time flowmeter.TTFM)波形图均表现为以舒张期为主的血流波形。
   3.术后12、24小时CK-MB均在正常范围,均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塞和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结论
   1.左乳内动脉行序贯吻合旁路移植完成后,其血流与左乳内动脉原位血流相当。左乳内动脉一桡动脉“Y”形吻合完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完成后,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明显高于其原位血流和左乳内动脉序贯吻合旁路移植完成后的血流量。
   2.带蒂原位左乳内动脉具有相当的流量储备。其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心肌供血面积有关。
   3.左乳内动脉一桡动脉“Y”形吻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能够满足全心脏完全再血管化的血流要求。
   4.左乳内动脉一桡动脉“Y”形吻合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动脉资源,达到完全动脉化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