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就是希斯克里夫!”——《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的原型分析
【6h】

“我就是希斯克里夫!”——《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的原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Emily Bronte and Her Unique Personality

1.1 0verview of Emily Bronte's Life

1.1.1 Living Background of Emily Bronte—Victorian Era

1.1.2 Emily Bronte's Life Experience

1.2 Emily Bronte's Unique Personality

1.2.1 A Solitary,Strong and Arbitrary Emily Bronte

1.2.2 Masculinity in Emily Bronte's Character

1.2.3 Emily's Concepts of Love

1.2.4 Her Feminine Consciousness

1.3 Emily Bronte:Heather in the Moorland

1.3.1 Emily Bronte's Complex of Moorland

1.3.2 Emily's Longing for Freedom

1.3.3 Emily's Homesickness

Chapter Two Heathcliff:Demonization of Emily Bronte

2.1 Wuthering Heights: A Long-standing Novel

2.1.1 Brief Review of Wuthering Heights

2.1.2 Analysis of Emily Bronte from Freud's Psycho-analytical Prospective

2.2 Heathcliff's Demonization

2.2.1 Roots of Heathcliff's Demonization

2.2.2 Manifestation of Heathcliff's Demonization

2.2.3 死亡

2.3 Heathcliff:Emilys alter ego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Other Prototypes in Emily's World

3.1 Her Father Patrick Bronte

3.2 Her Brother Branwell Bronte

3.3 The Byronic Heroes and Gondal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自从问世以来就收到了不计其数并且观点各异的评论和诠释,而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迷。小说中充斥着各种神秘的哥特意象,同时,作家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文从艾米莉·勃朗特的独特个性,生活经历和背景出发,试图探讨作家艾米莉与作品主人翁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到艾米莉创造希斯克里夫的原型和源泉,同时也希望通过展示希斯克利夫的创作过程,使我们对艾米莉·勃朗特有更深、更透彻的理解。
   本文分五章: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及其她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特点。艾米莉三岁的时候她妈妈就去世了,早期在科文桥学校的学习经历成为她的梦魇,使她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双重折磨。与此同时,出身于维多利亚时期一个贫穷的中产阶级家庭罩的她,在那个女性没有说话权利的时代,很渴望获得同男性平等的权利与自由。在她短暂的人生里艾米莉受到了各种社会约束,经历了多种心理创伤。孤独的章年和长期同恶劣的天气和逆境作斗争的生活造成了她的自卑、胆怯、内向。她不善交际不愿合群、自我遏制、独来独往、固执和男性化。本章的最后一部分集中阐述了艾米莉的荒原情节。艾米莉一家生活地点荒凉偏僻,房子西边是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长满石楠的荒野,下面是一片了无生气的教堂墓地。从她章年时代起,就无比热爱大自然。她受不了社会规矩的束缚,而每次远离荒原无不使她因思乡而生病。她可以在荒原上找到幸福和自由。在小说中,希斯克利夫对荒原深深地眷恋正是作者艾米莉荒原情节的再现。
   第二章分析了希斯克利夫及其妖魔化。首先回顾了以往人们对《呼啸山庄》不同的争论然后运用弗罗伊德心理分析艾米莉创造出妖魔化的自己-希斯克利夫的原因。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到,人的本能冲动总是潜在的并受到压抑,通常只能在梦中通过显性的事物表现出来。艾米莉正是通过《呼啸山庄》里众多显性的意象来再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潜藏的压抑,如希思克厉夫一样,她受到父权文化的压制。生活在父权制社会里,她渴望自由平等的生活,而这种自然欲望受到压抑,于是她只有通过塑造希斯克利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向不公的父权制社会提出抗议。第二章同时也分析了希斯克利夫魔鬼化的根源和表现,从而进·步分析出作者艾米莉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希斯克利大是艾米莉另一个自我。
   第三章试图挖掘中在艾米莉世界中希斯克利夫的其他原型:首先是她的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根据勃朗特的传记中不难看出,帕特里克·勃朗特牧师足个盛气凌人、脾气暴躁、不善交际的人。希斯克利夫也很好地诠释了勃朗特牧师的个性,在希斯克利夫身上有帕特甲.克·勃朗特的影子。其次是艾米莉的哥哥勃兰威尔·勃朗特,他疯狂地爱上了比他大17岁的已婚女人。爱情失败之后,他整天借酒消愁,这样的情节也出现在小说之中,出现在复仇成功之后的希斯克利夫的身上。除此之外,“拜伦英雄”对勃朗特姐妹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不难从他们身上找到希斯克里夫的原型。同时,艾米莉早期创作贡达尔王国里面的人物也被认为是希斯克利大最初的雏形。
   通过对希斯克利夫原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呼啸山庄》中尚未被挖掘出的一些新的意蕴和内涵,给读者以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