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王荆公体
【6h】

论王荆公体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CONTENTS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王安石诗歌研究概况

三、“体”的内涵

第一章 荆公体产生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第一节 北宋诗坛思潮

一、新变代雄

二、宗派意识

三、重理尚意

四、以禅入诗

第二节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

一、家世背景

二、宦游经历

三、学术思想

四、性格品行

第三节 王安石的诗学观

一、经世致用

二、穷途往往始能文

三、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

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五、清新自然妩丽

六、诗者,法度之所在也

第二章 工巧

第一节 精于对仗

一、古诗与律诗的对仗

二、对仗的种类

三、对仗的特征

第二节 善于用典

一、讲究来历

二、不着痕迹

第三节 长于集句

一、集句诗的发源

二、王安石集句诗概况

三、“如出一手”的精工之境

第三章 奇崛

第一节 意奇

一、翻历史故事

二、翻前人诗句

第二节 语奇

一、喜用新典

二、多用僻字

三、常用反复

第三节 韵奇

一、押字少韵部

二、押艰僻字韵

第四章 深婉

第一节 善用比兴

一、抒救世之襟抱

二、发失意之慨

三、批判社会不公

四、维护新法

第二节 营造意境

一、意象丰富

二、善炼诗眼

三、寓悲壮于闲淡

第三节 禅思禅趣

一、与禅宗渊源

二、以禅入诗

三、禅趣盎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展开▼

摘要

王安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独树一帜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一代风气的诗坛巨匠。他的文学才能历来备受赞扬,就连他的政敌也对他个文学艺术成就称赞有加,特别是对其诗歌评价甚高,宋代著名史学家李壁曾为王安石诗歌作注解,近代梁启超为王安石立传,并对其文学与诗歌成就给予肯定。建国以来,王安石诗歌作品更加受到重视,研究者更是络绎不绝,研究成果甚丰,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色有了深刻而准确的把握。
   笔者认为,对于王安石这样一位诗坛巨擘来讲,当前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特别是对“荆公体”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荆公体”的内涵的认识存在争议,主要有文章风格说、晚期绝句说、诗歌风格说、集句诗体说等四种观点。笔者认为,所谓“荆公体”就是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征的指称,是对其诗歌艺术特质和风格的总体概括,而非单纯指晚期绝句、晚期诗歌或集句;既包括艺术风格、表现技巧,也包括思想内容,而非单纯指形式或内容。王安石诗歌文体数变,风格多样,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但是,工巧、奇崛、深婉的风格贯穿王安石诗歌创作始终,王安石诗歌合理地解决了工巧与自然、平淡与奇崛、浅易与深婉、质朴与精雅、闲淡与悲壮的矛盾,将这些诗歌风格有机地揉和到一起,寻找到了这些矛盾风格的最佳结合点,产生了不同于东坡体、山谷体、诚斋体的艺术特质,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荆公体”。
   本文希望通过对“荆公体”的研究,探讨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色,分析王安石政治变法、经学思想、禅宗老庄等对其诗歌创作影响,对王安石其人、其学、其诗乃至整个宋代的诗歌发展和文化变迁,获得一个更加全面与清晰的把握。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王安石在理趣、诗歌技法、以才学入诗、以议论为诗、以文为诗、以俗为雅、营造意境等方面的发展及影响,形成对“荆公体”的总体认识。本文对“荆公体”的研究,既是对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色研究的一种拓展与深入,同时也是对宋代诗歌尤其是北宋诗歌艺术发展脉络的分析,来进一步展示宋调的形成过程,探讨宋诗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所作出的成绩和贡献。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力求既注重材料的搜罗与考辨,不作无根之空谈;也注重义理的发挥与文学规律的探索。
   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因为、目的和意义。其一,体派的繁荣是宋代诗坛的重要现象,从体派角度入手是研究宋代诗歌的崭新视角,对宋代诗歌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二,王安石诗歌开启宋代诗歌新面目,对宋调的形成和发展承上启下,在宋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三,当前学界对王安石诗歌研究有待深入,特别是对“荆公体”的认识存在争议,亟需进一步厘清,从而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宋诗的风格流变以及诗歌发展演进过程,对梳理诗歌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介绍了当前王安石诗歌研究概况,特别是对“荆公体”研究的概况;对“体”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分析阐释,为下文分析“荆公体”奠定理论基础。
   正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阐述“荆公体”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北宋诗坛思潮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阐述王安石的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分析王安石的诗学观,探寻“荆公体”产生的根源。
   第二章:考察王安石诗歌中对仗、用典等艺术技巧的使用及特点,同时将其集句诗作为特例,分析其集句诗中的对仗和用典艺术,展示其诗歌工巧、典雅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章:探讨王安石诗歌创作实践中对自然美与奇崛美并重的追求,分析其诗歌如何创意生新,如何不落俗套、脱去陈言,如何调合“奇崛”和“平淡”两种截然相对的风格,展示其平淡中见出硬语雄奇之美、自然中见出奇崛之美的个性化特征。
   第四章:探究“悲壮之气”是蕴含贯穿王安石诗歌的一种精神面貌,是形成王安石深婉含蓄诗风的重要因为,从托物咏志、意境浑然和禅思禅趣三个方面,分析其诗歌中深隐曲折的描写手法,探讨其含蓄蕴藉、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展示其深婉的个性化特征。
   本文之创新与意义:
   第一,本文从“体”的角度,对王安石诗歌艺术进行分析和阐释,深入探讨和研究了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色,丰富和深化了当前王安石诗歌研究理论成果,这是当前宋代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新思路:
   第二,本文以考察“荆公体”为背景,对王安石的诗学观进行了梳理与阐述,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有所创新,如:王安石既强调诗歌的经世致用功能,同时也注重诗歌的艺术形式;王安石前后期诗歌理论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王安石诗歌创作讲究“法度”,重视诗歌艺术的“中和之美”,追求“浑然天成”的完美艺术境界。
   第三,本文通过对“荆公体”的分析与阐述,对“荆公体”的内涵和王安石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如:“荆公体”是王安石诗歌艺术特质的指称,而非集句诗:“荆公体”的艺术的特质主要体现在王安石诗歌的工巧、奇崛、深婉等方面;“荆公体”的风格是连贯的、持续的,而非仅局限于晚年;“荆公体”是王安石诗歌思想性、抒情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
   第四,本文通过对“荆公体”的研究,在对诗歌艺术特色的解读中深化了对王安石诗歌的认识;并以“荆公体”研究为个案来审视宋代诗歌发展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揭示宋调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历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