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要素禀赋的H-O理论在中国的经验检验——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外贸现状
【6h】

基于要素禀赋的H-O理论在中国的经验检验——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外贸现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 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主要创新点

1.3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国外文献综述

2.1.1是对该理论的不断完善

2.1.2是对理论的经验检验

2.2国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重点在对理论的探讨

2.3以往对相关问题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第三部分 理论分析

第四部分 实证检验

4.1模型一

4.1.1数据说明

4.1.2模型设计

4.1.3计量理论说明

4.1.4计算分析

4.2模型二

4.2.1数据说明

4.2.2模型设计

4.2.3计算、统计及其结果

第五部分:现阶段中国外贸中与商品要素相关的几个特征

5.1进出口总额不断扩大,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

5.2进出口商品中加工贸易占的比重不断加大

5.3外汇储备大量积累

5.4外商直接投资数额不断扩大

5.5贸易磨擦不断增加

5.6外贸结构失衡

5.7中国的高新技术进口受到很大限制

第六部分: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6.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检验中国这样一个处在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的对外贸易,是否是按照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的,首先,是认清现状的需要;其次,研究新形势下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是贸易实践发展的需要;再次,如何对待和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也是贸易战略的基础:因此,这种检验既是对以往改革进程的一种衡量,也是今后制定贸易战略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吸收了以前研究的一些优点,并在克服了其不足的基础上将对H—O理论在中国外贸中的适用性进行经验检验,整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时间为维度,检验一国国内的要素积累与出口商品中体现的要素是否呈一定的相关关系;第二步则进行更为精细的检验: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eckscher—Ohlin hypothesis简称H—O理论)指出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该国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本研究首先进行纵向检验,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和资本存量的相对量有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反映在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上;另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在把所有要素分为资本、人力资本和非熟练劳动力这三类的情况下,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之间,哪国是某一要素的相对丰裕国,该国就应是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的出口国,另一国为进口国;进一步,在中国的所有贸易伙伴国中,对某一种要素而言,哪国这种要素的丰裕程度最甚,密集使用这一要素的产品在该国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所占比例也应最大,这种理论上的推理是否能被贸易实践所验证?本文拟从以上两个角度设计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证实中国的外贸大体上是遵循基于要素禀赋的H—O理论的,出口产品遵循得比较好而进口遵循H—O理论的程度要弱一些。这与中国的外贸实际是一致的,本文的实证结论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加工贸易占比很大,欧美对华技术禁运等现象。最后本文针对这一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