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认知分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6h】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认知分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和中文对照

声明

前 言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2规范化管理措施评价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认知分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

文献综述 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常见问题分析

致 谢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普遍性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的终生性、并发症的严重性,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和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如何降低高血糖、预防和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迫在眉睫。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经国内外临床验证是目前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能够有效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我国因为胰岛素泵的价格较昂贵,引进较迟,使用时间短,广大患者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还不太了解。由于胰岛素泵自身的特点以及使用管理的不规范,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治疗过程中也存在或面临的一些问题,并由此对患者造成相应的危害。 本研究通过对住院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胰岛素泵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进而为进一步提高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水平,在国外DM循证临床指南管理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的护理理论和临床路径思想,结合我国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率先进行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认知分析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研究,探索一种切实达到治疗效果,并且促进病人自我行为改变的护理干预方案。 目的: (1)探讨2型DM患者对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认知、相关知识掌握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2)建立2型DM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规范化管理方案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病房2007.2~2008.2住院的符合标准的60例2型DM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考虑患者意愿,匹配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认知调查表”,对60例2型DM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进行胰岛素泵相关知识调查。在实施统一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实验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黎明现象发生次数、胰岛素泵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故障(导管脱落、局部皮肤硬结、注射部位感染等)、自我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3.评价指标 (1)60例2型D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认知状况。 (2)血糖水平以早晨空腹血糖(FBG)3.5~7.0mmol/l、餐后2h血糖(PG2h)<9.0mmol/l、睡前血糖<8.0mmol/l,且稳定3d以上为预期控制目标。 (3)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达标时间为从开始治疗至血糖达标的天数,胰岛素剂量包括从开始治疗到达标时所用的胰岛素总量以及治疗期间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的胰岛素单位量[胰岛素单位量=胰岛素总量/(治疗天数·体重)]。 (4)胰岛素泵知识、技能评价。 (5)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黎明现象发生次数、胰岛素泵相关故障(导管脱落、局部皮肤硬结、注射部位感染等)。 4.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及秩和检验。 结果: (1)患者对胰岛素泵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希望接受教育。 (2)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较强化治疗前明显改善,均可以控制达标。实验组比对照组更快达标,达标时早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较对照组低。实验组甘油三酯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实验组低血糖及黎明现象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针头脱落、导管堵塞、注射部位皮肤感染及硬结、胰岛素泵机械或电子故障等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泵相关知识较治疗前明显增长,实验组掌握更好。 结论: (1)胰岛素泵相关知识的匮乏及自我健康管理的缺失,影响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应提高患者对胰岛素泵的认知和强化治疗的依从性。 (2)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规范化管理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知识及技能水平,更有效地控制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机体脂质代谢,减少低血糖及胰岛素泵相关故障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