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二元驱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规律的研究
【6h】

二元驱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表面活性剂结构特征及其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

1.1.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与类型

1.1.2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

1.2表面活性剂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1.2.1强化采油概述

1.2.2表面活性剂在强化采油中的作用原理

1.3吸附作用概述

1.3.1固体表面的特性

1.3.2吸附的分类

1.3.3吸附量和吸附等温线

1.3.4固/液界面吸附

1.3.5溶液吸附的特点

1.3.6溶液吸附的分类

1.3.7自稀溶液中的吸附

1.3.8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4强化采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

1.4.1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1.5研究课题的提出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二元驱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实验方法

2.1引言

2.2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实验方法

2.2.1浓度差减法

2.2.2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微观机制研究的方法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规律研究

3.1引言

3.2实验部分

3.2.1实验试剂

3.2.2实验仪器

3.2.3对吸附剂的预处理

3.2.4实验步骤

3.2.5吸附量的计算

3.3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标准曲线的确定

3.3.2 SDBS在高岭土上的吸附规律研究

3.3.3 SDB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

3.3.4 SDBS在石英砂上的吸附

3.3.5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规律研究

4.1引言

4.2实验部分

4.2.1实验试剂

4.2.2实验仪器

4.2.3实验方法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标准曲线的确定

4.3.2 TX-100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规律研究

4.3.3原子力显微镜研究TX-100在云母表面的吸附形貌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Gemini型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规律研究

5.1引言

5.2实验部分

5.2.1实验试剂

5.2.2实验仪器

5.3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标准曲线的确定

5.3.2 BABS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规律研究

5.3.3原子力显微镜研究Gemini表面活性剂BABS在云母上的吸附形貌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模型的建立

6.1引言

6.2概述

6.2.1 Langmuir模型

6.2.2 BET模型

6.2.3表面过剩模型

6.2.4两阶段吸附模型

6.3非均匀表面两阶段吸附模型

6.3.1基本假定

6.3.2吸附过程推导

6.3.3关于nB

6.3.4吸附等温方程式

6.3.5数据处理与分析

6.4改进后的两阶段吸附模型

6.4.1改进后的模型假设

6.4.2吸附等温方程式

6.4.3数据处理

6.5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X-100(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和Gemini型表面活性剂BABS在三种不同吸附剂(高岭土、蒙脱土和石英砂)上的吸附规律,同时并考察了温度、盐度以及酸碱度等对吸附规律的影响。运用FTIR(傅立叶红外)、AFM(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分析了其吸附机制及作用原理。同时对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运用改进后的两阶段吸附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得到相应的等温吸附方程式及吸附参数。 采用溶液浓度差减法,研究了三种表面活性剂在三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得到其吸附规律。其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在高岭土和石英砂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为“L”型,一开始吸附量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吸附量不再增加,吸附等温线达到一平台;对于SDBS在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在三种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类型为“S”型,其吸附等温线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吸附量缓慢增加,再随着TX-100浓度的增加,吸附量显著增加,吸附等温线显示为斜率增加;然后吸附量增加变缓,到达一个吸附平衡。而第三种Gemini表面活性剂BABS的吸附则有些不同,吸附量在cme(临界胶束浓度)附近出现最大吸附,然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吸附量呈减小趋势。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了各种不同因素对吸附规律的影响,发现随盐度的增加,SDBS和TX-100在三种吸附剂上的吸附量显著增加;随pH值的增加,吸附量呈减小趋势;同时还考察了温度对其影响,发现温度升高,SDBS的吸附量减小,TX-100与此相反,呈增大趋势。 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研究了三种吸附剂(高岭土、蒙脱土和石英砂)吸附SDBS前后红外谱图的变化,证明了吸附的存在。同时以云母片为基片运用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SDBS、TX-100吸附形貌的不同。 通过对实验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模型的分析和研究,确定通过对两阶段吸附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从理论上探讨两阶段吸附模型在本实验体系应用的可能性,并通过对两阶段吸附模型的修正,得到-吸附等温方程式,利用其对实验所得吸附等温线做了拟合,得到较好的结果。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1)本论文系统研究了不同分予结构类型表而活性剂在三种吸附剂上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多种因素对吸附规律的影响,指导我们筛选较好的表面活性剂驱油配方。 (2)采用AFM(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云母片上的吸附形貌,并考察了其它因素对吸附形貌的影响。 (3)运用两阶段模型及其改进后的模型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与实验曲线吻合较好的拟合曲线,从而得到不同体系的拟合参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