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船山易学思想研究
【6h】

船山易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言

一、船山易学的建立

(一)船山的时代与学术

(二)问题意识与学术取向

(三)对易学史的重新审视

(四)治《易》的心路历程

二、船山易学的基本特征

(一)义理为宗

1.四圣同揆、《彖》、《爻》一致

2.占学业一理,得失吉凶一道

(二)象理无隔

1.《易》之全体在象

2.象理一体无隔

三、象数易学的重建

(一)伏羲则图画卦说

(二)《乾》、《坤》并建、错综合

四、船山易学视野下的天人之学

(一)一个全新总体宇宙图景的开显

1.道器合一、理气合一

2.太极、太虚与太和

(二)天人性命贯通的新视域

1.即气而言性,理气合性

2.性者生之理,理欲合性

3.继善成性,人性本善

4.人道有权,习与性成

(三)价值理性意识新自觉下的工夫入路

1.为善去恶,尽心为尽性之实功

2.存养以尽性,学思以穷理

3.格致相因,知行相资并进

(四)应然生命人格的新理解

1.尽人而合天,延天以佑人

2.践形以珍生,在欲而尽情

3.自强不息,君子日动

4.以身任天下,能兴谓豪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王船山,名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作为与顾炎武、黄宗羲齐名的“三大儒”之一,船山其人其学都极有特色,本文所要探讨的,即是他精微独到的易学思想。 本文引言部分首先对百余年来的船山学及船山易学的研究概况作了考察。指出目前船山学作为一门显学,已进入多领域、多方法、多角度的深入探讨时期,然而学界依然存在对船山思想的解读偏差问题,船山学展现给研究者的可为学术空间仍然很大。笔者认为,对船山易学思想研究的关注度不够是导致不能正确解读船山的重要原因。总之,就船山学的整体研究而言,船山易学在整个船山学研究中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而就船山易学研究本身而言,目前学者对船山易学的研究仍然多停留在对其易学本身内容的客观层面的介绍上,有分量的理论探讨较少;在与船山整个学术体系乃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方面考察不够,究竟船山易学在其庞大复杂的哲学体系中占有何种地位,发挥着何种作用,学界对此缺乏准确的定位,而这一缺失又直接影响了对船山思想的总体把握。 笔者认为,船山哲学体系的建立,是由易学切入的,易学是其体系的核心。因此若不从船山易学思想入手,实难以把握其思想体系之本质;而由易学入手解读船山哲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船山思想的真精神。因此,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在于从易学的视野和进路去定位整个船山哲学,发掘船山易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价值和意义,以期能够对船山思想作一深入的了解;而本文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对船山思想资料及其义理的深入解读,并注重内在的研究和客观的呈现,力图发掘和展现船山思想的真精神。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船山易学的建立情况。首先通过考察船山所处的时代与学术,彰显出他心中的问题意识及最终的学术取向。指出船山在明末清初那个反省宋明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的时代,依然坚持了宋明儒者的基本立场,强调治学以“正人心”为本务;出于心中强烈的存续华夏民族文化之自觉意识,他毕生致力于儒学正统的重建;在学术道路的选择上,他深斥陆王,修正程朱,从而确立了“希张横渠之正学”的学术指归;而其以张载之学为“正学”,正是其学志在“以《易》为宗”的必然选择。接下来通过探讨船山对易学史上象数、义理两派的重新审视与判定,展现出船山易学义理派的基本立场及其象理并重的易学特色。最后透过船山治《易》的心路历程的考察,揭示了船山易学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治《易》过程中体现出的学问与生命的统一。 本文第二部分论述了船山易学的基本特征。指出船山在义理为宗的义理派易学立场之下,在治《易》的起点处,首先把《周易》一书定位为“四圣同揆、《彖》、《爻》一致”之儒门经典,并由此易学史观出发,将《周易》之占学关系发挥为“占学一理,以学为重”,并在价值意义上将占筮之吉凶与善恶得失统一起来,发挥传统儒家“《易》为君子谋”、“占义不占利”的义理派观点。同时,船山在象理关系这一易学基本问题上提出“《易》之全体在象”、象理一体无隔的易学象理观,并由此统一的象理观出发,主张研《易》要象理并重,既不能得意忘象,也不能泥象忘理,从而提出了他“即象以见理”的解《易》宗旨和易学方法论。 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船山象数易学的主要内容。指出船山在象理并重的易学视野下,对《周易》的象数内涵进行了考察,从而就《周易》卦序的起源与逻辑结构,提出“伏羲则图画卦”说以及“《乾》、《坤》并建、错综合一”说,并由此肯定河图之数,排斥洛书及五行系统;认定《序卦》非圣人所作,而肯定《杂卦》之卦序。另外,他还就重卦说、卦变说等象数体例进行了说明。这些象数原理,不仅体现了船山象数易学的基本观点,批判了易学史上京房、邵雍等人的象数易学,而且其“《乾》、《坤》并建”说以其所符示的天地阴阳气化流行、健动实有之宇宙观,与“象理一体”的易学原则一起,共同构成了船山易学天人之学的建构视野及方法论原则。 本文的第四部分重点论述了船山易学视野下的天人之学体系。指出易学提供给儒家天人之学一个宏大的宇宙视野以及本天道立人道的天人合一模式。由此模式和视野所构建的天人性命相贯通的易学天人之学的系统,才是易学的实质体现,也才是船山治《易》的根本目的。因此,本部分着重从船山易学所开显之“全新总体宇宙图景”、“天人性命贯通的新视域”、“价值理性自觉意识下的工夫入路”以及“价值人格的新理解”等四方面,对船山易学天人之学作出全面论述。 首先,从“象理一体”的易学视野出发,船山指出,象由阴阳二气形成,象理既然不可分割,则理气也是一体无隔,道器亦相须不离,因此世界即是“道器合一”、“理气合一”的一气流行、健动生生的现实世界,不存在形上与形下的两个世界的区别,从而反对了程朱以理为本的理气二分。在继承和改造张载“太虚”范畴的基础上,船山以“太极”、“太和”分别指示阴阳二气不同分合、动静之存在状态,并以阴阳二气为天地间唯一之实有,以动静为阴阳交感之几,从而构建起了他实有健动,生生日新的阴阳气化的总体宇宙图景。 其次,船山以“一阴一阳”之宇宙图景,“沂善与性之所自出”,开出本天立人、天人合一的性命论。他由象理无隔的易学视野出发,本其理气合一之说和张载论性之理路,由气之化育流行而言性。他认为,在气化流行中理气不能判然离分,人性也不能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之分离。因此,他即气而言性,主理气合性;将人性定义为“生之理”,在内涵上着眼于从人的总体生命历程和理性与感性两个层面的统一来规定人性,提出“性日生日成”说及“理欲合性”说;从天人相继的角度探讨人继善成性的过程,指出人性本善根源于父天母地的健顺之德,人只有通过父母不断的继天之善,才能成人之性。船山将父母作为天人相授受、天道健顺之德落实于人身的中间环节,指出父母即乾坤,从而将“天人合一”转化、落实为“天亲合一”。船山进一步指出,虽然人性本善,恶无其本,但现实人生之恶亦有其来源:恶来自人在天人相继之气化过程中的由于气之攻取所产生的对善的偏离。无论是天授命,还是人继善,对于人而言,都是主动自觉的有所取用、有所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习”发挥着重要作用,“习成而性与成”。 在这一部分中,船山由《周易》生生之德所开出的“成性”之说,成为完整的系统。天道气化生生,不断产生善的资源且日日降命于人,人性作为“生理”,也处在日日承接天命,日日继善的生成状态中。人的本然之性因天人之间不断地降命受性,人自身不断地继善凝命而不断充实、丰富,而这一本然之性在现实人生中的最终呈现和实现,则要靠人后天的习行。继善可以成性,积习可以成性,人性始终处在“日生日成”之中,而不是一受成侀,先天完具的,因此船山号召人们要时时做成性之功,才能成就理想人格。 接下来,船山就价值理性意识新自觉下的工夫入路作了说明。他由“成性”说出发,标举了为善去恶而尽心、致知力行而尽性的工夫理念。船山指出,由于人性之恶来自后天之“习”,因此只有遏恶扬善,克服习染的不良作用,才能成就本然之性,因此人首先应当做为善去恶、习行正道的切实工夫。同时,由于性的落实和实现,离不开心的作用,船山由“心性互生,性体心用”的心性关系出发,进一步提出“尽心为尽性之实功”的工夫论。“尽心”就是要于“一念发动”处扩充此心,而心的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情、才、欲,以此批评了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尽心途径。针对程朱“道问学”与陆王“尊德性”之工夫论的不同路径,船山由象理一体的易学视野出发,统合朱陆,进一步提出了“存养以尽性,学思以穷理”的修养工夫,从而对宋儒之“主静”、“主敬”等工夫,作出了自己的理解。除了通过涵养心性的工夫途径外,船山在知行关系上,还主张致知与力行乃是承接天道善源、实现天人合一的切实途径和方法。他指出,格物致知最终要实现对心中之性体的认识,而此种德性之知要以闻见之知为基础,闻见则要注重对现实事物的认识;力行则应认识到“即身而道在”,从而在践形成身中实现并升华人的本然之性。 最后,船山基于天人性命相贯通的易学视野,设计了他心目中应然生命人格的理想形态。他指出,圣人应当是秉承天地之德,从而实现了天人合一境界的人,同时,圣人又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契合并正定天地的功能,从而实现“延天以佑人”的大业;作为“即身而道在”的存在,圣人“践形而珍生”,同时又“有欲而尽情”,圣人性、情、欲合一的总体生命,是生生不息之天道的完美体现,是其崇高的价值境界和本质力量的确证;在天道生生日新、社会人生亦生生日新的宇宙大化中,圣人亦自强不息,以“动”作为自己生命的本质,圣人的境界亦始终处在一个不断超越、不断升华的过程中,人们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应当永无止境;回应明清之际的时代现实,船山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的圣人,不同于宋儒视野下的醇儒,而是一种豪杰型的人格:圣人不仅是内圣成德之人,更应该是经世济民、“以身任天下”的“能兴”之豪杰。 综合以上各节内容,本文的结语部分得出结论:船山以易学象理无隔的视野和进路构建起自身全新的有机整体的哲学文化价值系统,易学既是船山之学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构造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方法论原则,船山天人之学的建构过程无不笼罩在其易学思维的视野之下。可以说,船山之学在本质上即是一易学体系,易学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同样,船山由易学视野开出的天道性命相贯通的天人之学的新体系,也构成船山易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船山基于儒家立场对易学天人之学的开发,不仅显示出其易学义理派的宗旨,更成为他易学的独特内涵。 由此可见,船山易学在其遍著群经的体系中具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在综摄已有学术资源的基础上,船山由易学出发对整个易学及哲学史作出了批判式总结,从而融旧铸新,返本开新,完成了时代学术文化重建的工作,他的思想,至今仍给我们以有益之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