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证治规律研究
【6h】

基于《湿热病篇》的湿热病证治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湿热病的学术渊源及《湿热病篇》概述

1.湿热病的学术渊源

2.《湿热病篇》概述

第二部分《湿热病篇》中湿热病的辨证

1.《湿热病篇》的辨证方法

2.《湿热病篇》的辨证特点

第三部分《湿热病篇》中湿热病的立法

1.《湿热病篇》的治法

2.《湿热病篇》的立法特点

第四部分《湿热病篇》中湿热病的遣方用药

1.《湿热病篇》的处方用药

2.《湿热病篇》的处方用药特点

第五部分《湿热病篇》证治规律的临床应用

1.腹胀

2.尿浊

3.胁痛

4.感冒

5.瓜藤缠(结节性红斑)

讨论

1.《湿热病篇》独特的辨证体系

2.湿热病辨证思考

3.《湿热病篇》立法规律的探讨

4.湿热病立法思路

5.《湿热病篇》中药物配伍规律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湿热病篇》证治规律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当今社会,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及竞争压力的变化,使得湿热病呈高发病率,同时湿邪、热邪各自病理特性决定了该病低治愈率及高复发率,因此,研究湿热病势成当今中医界的重大课题。薛生白所著的《湿热病篇》是湿热病研究的里程碑,但有关其研究大多数是基于该书某一条文或者与之相关现代模型的研究,尚缺少对于《湿热病篇》进行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从整体上探索湿热病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规律。那么,薛生白在《湿热病篇》辨治湿热病时使用何种辨证方法,达到正确辨别湿热病是本研究的着眼点之一。在正确辨证基础上,如何把握立法原则的时间及程度,达到准确施治是本研究的另一着眼点。此外,归纳总结分析《湿热病篇》中所涉及的方药,以及中药使用的频率、四气五味、归经,并探求其方药使用特点及规律,亦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总之,完整地、系统地规范整理湿热病的证治规律,不仅能够丰富温病学说,同样对于未来指导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方法:
  本课题从湿热病的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三大部分出发,分别按各部分具体内容的总结和各部分内容特点的提炼两大角度进行探究。具体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通过CNKI文献检索和网络搜索的方法,主要检索词为“湿热病篇”、“湿热病”、“薛生白”等。
  2.通过查找后的现存文献,运用追溯法找寻相关的古籍文献,并对其加以整理、分析、总结。
  3.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湿热病篇》中涉及的中药(包括现代不常用的特殊中药)、方剂进行归纳,并统计所含中药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
  4.结合导师的临证经验对湿热病证治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该论文对《湿热病篇》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进行系统分析讨论。在“学术渊源”一节,沿着中医学发展的时间轴,对历代湿热病的研究做以梳理,明确《湿热病篇》乃湿热病研究的里程碑。在“辨证”一节,通过整体分析46条原文,结合文献记载,明确《湿热病篇》辨证体系及辨证特点。在“立法”一节,讨论“祛湿法”和“清热法”的具体应用,并探究其立法特点。在“处方用药”一节,运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出《湿热病篇》包含中药(包括现代不常用的特殊中药)及方剂,对使用频次、四气性次、五味味次、归经频次高的药物进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在“临床应用”一节,根据前文总结规律,结合临床诊治湿热病的经验,来阐述《湿热病篇》证治规律的临床应用。
  结论:
  1.《湿热病篇》独特的辨证体系:源于八纲,参以脏腑,宗于六经,纲以卫气营血与三焦。
  2.《湿热病篇》立法以祛湿法和清热法为主,兼见重视养阴保津、畅通三焦为关键、扶正涤邪以善后等治法特点,同时在病情需要时,灵活运用“三禁忌”。
  3.《湿热病篇》处方用药的特点:同类药物首、次选,四性主以寒与凉,五味主分苦辛淡,归经多于脾胃肝肺,用药特点别具一格,取材、炮制、煎服法。
  4.湿热病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辛开苦降”最常见,又分苦辛淡、苦辛温、苦辛酸、苦辛寒及轻苦微辛;湿重多为辛温、苦温及芳香,湿热并重多辛凉苦温,热重当以苦寒为主;湿阻上焦多辛苦微温,中焦当以辛温,下焦必用甘淡;清热法主以寒,然存辛寒、苦寒、咸寒之差别;扶正善后多甘淡,质地轻清归肺脾胃;不同病变注意配伍,湿邪伤表辛凉兼辛温,湿热化燥少佐咸寒,湿热后期配活血化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