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6h】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Contents

1绪 论

1.1国内外研究进展

1.2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意义

1.3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主要工作量

2研究区地质概况

2.1区域概况

2.2发育地层

2.3盆地基底地球物理特征

2.4盆地构造区划特征

2.5盆地的构造背景

3古近系沉积学特征

3.1主要的岩石类型及特征

3.2沉积构造

3.3地层学特征

4煤层识别方法研究

4.1煤层的测井识别

4.2含煤岩系的地震分析初探

5沉积相分析

5.1沉积相标志

5.2沉积相划分方案

5.3各种沉积相的基本特征

5.4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6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6.1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

6.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划分标志

6.3古近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7古近系基准面旋回划分

7.1短期基准面旋回特征

7.2中、长期基准面旋回特征

7.3不同周期基准面旋回对比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在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钻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多种测井方法——逻辑判别法、聚类分析法、测井相蜘蛛网图法和一些地震方法——基于模型反演、神经网络反演,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发育的煤层进行了识别,以指导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研究;其次,对古近系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古近系经历了始新世以湖沼相为主的陆相沉积环境、早渐新世(崖城组)以近源三角洲相、潮坪-泻湖相和滨浅海相为主的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和晚渐新世(陵水组)以滨浅海相为主的海相沉积环境,由陆相经海陆过渡相演化为海相,沉积环境类型多样。在此基础上,以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为主要依托,对研究区古近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的识别、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内部单元构成分析以及不同周期基准面旋回识别和对比。在琼东南盆地古近系中共识别出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和超长期4种周期的基准面旋回,共识别出3个超长周期旋回、9个长周期旋回和至少33个中周期旋回,并尝试进行短周期旋回划分。研究发现,超长周期基准面旋回受区域构造控制作用明显,长周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升降控制,全盆地可对比性强,中周期基准面旋回主要受控凹断裂活动控制,不同凹陷具有其独特性,仅能在凹陷内对比。研究发现,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有利于聚煤作用的发生,并受到物源供应及可容空间增减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