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浆纤维蛋白原、颈动脉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6h】

血浆纤维蛋白原、颈动脉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目录

引言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的收集

2.2仪器测量

2.3临床相关指标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3.1初发组和复发组的比较

3.2不同面积大小的复发性脑梗死的 F I B、颈动脉斑块特征的比较。

3.3不同 CSS分型的复发性脑梗死与 FIB、颈动脉斑块关系的比较。

讨论

4.1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4.3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的关系

4.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复发性脑梗死中面积分型的关联性。

4.5 复发性脑梗死的预防

4.6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水平、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数量)和复发性脑梗死的的关联性。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复发性脑梗死(RCI)患者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复发组(A组)。将RCI患者按复发梗死灶的面积大小分为三组,分别为大面积梗组(A1组138例)、小面积梗死组(A2组120例)和腔隙性梗死组(A3组42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大小分为重型组(A①组,39例)、中型组(A②组,142例)、轻型组(A③组,119例)。选取同期住院的初发性脑梗死52例作对照,为初发组(B组)。记录352例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入院24小时内测得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FIB)、血脂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同时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测患者颈动脉,确定患者双侧颈动脉有无斑块形成及存在斑块的数量、回声强弱。将所得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果。
  结果:(1)复发性脑梗死与初发性脑梗死均以男性较多见,发病年龄以60-70岁之间老年人为主,且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均较高。两组之间比较,发病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FIB、CS S评分的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A、B两组均以混合斑块、多发斑块较常见。两组硬、软斑块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两组混合斑块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两组多发斑块的发生率相比有差异性(P=0.007<0.05)。(3)300例RCI患者的FIB水平A1组为3.55±0.90 g/L,A2组为3.33±0.77g/L,A3组为3.10±0.79g/L。A1、A2、A3组RCI患者中的FIB的水平均大于B组,且A1、A2组与B组血浆FIB水平均有差异性P<0.05),A1组与A2、A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1、A2、A3三组均以混合斑块、多发斑块较常见。斑块稳定性、斑块数量在三组之间两两比较,仅A1与A2组中多发斑块的发生率相比有差异性,其他各组间的不同稳定性斑块、不同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重型(A①组)、中型(A②组)、轻型(A③组)RCI患者进行三组之间FIB水平的比较, A①组与A②、A③组之间有差异性(P<0.05), A②组与A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0.05)。三组中均以混合斑块、多发斑块较常见。三组RCI患者之间各类不同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及斑块数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1与A2组或A3组RCI的CSS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与A3RCI的CSS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0.05)。
  结论:1.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混合斑块、多发斑块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2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可作为监测大面积复发性脑梗死的指标,与复发性脑梗死病情轻重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复发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的指标。3.复发脑梗死中以混合斑块、多发斑块的发生率最高。4.斑块稳定性及数量对RCI复发梗死灶的面积大小、严重程度无监测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