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和化学生态调控技术
【6h】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和化学生态调控技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重要的检疫害虫—苹果蠹蛾:生物生态学特性及主要调控技术

1.1形态特征

1.2寄主和分布

1.3生物学特性

1.4生态学特性

1.5调控技术

2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2.1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

2.2性信息素成分

2.3主要成分的合成方法

2.4电生理和行为测定

2.5性信息素的应用

2.6结语及展望

3本研究的立题依据

第二章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

2.1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地概况

2.1.2试验材料

2.1.3试验方法

2.2结果与分析

2.2.1苹果蠹蛾的越冬习性

2.2.2苹果蠹蛾蛹

2.2.3苹果蠹蛾成虫

2.2.4苹果蠹蛾卵

2.2.5苹果蠹蛾幼虫

2.3 讨论

第三章 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

3.1材料与方法

3.1.1试验地概况

3.1.2卵的空间分布格局调查

3.1.3卵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

3.1.4数据统计分析

3.2结果与分析

3.2.1卵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

3.2.2果实和叶片着卵数的分布频率统计

3.2.3苹果蠹蛾卵的空间分布格局

3.3讨论

第四章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应比较

4.1材料与方法

4.1.1性信息素诱芯

4.1.2诱捕器

4.1.3诱捕器的设置与管理

4.1.4数据分析

4.2结果与分析

4.2.1诱捕器颜色对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蛾效果的影响

4.2.2诱捕器的形状对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蛾效果的影响

4.2.3诱捕器在树冠内悬挂的位置对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影响

4.2.4性信息素诱芯颜色对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影响

4.2.5性信息素诱芯剂量对诱捕苹果蠹蛾效果的影响

4.3讨论

第五章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应比较

5.1材料与方法

5.1.1诱芯

5.1.2诱捕器

5.1.3诱捕器的设置与管理

5.1.4数据分析

5.2结果与分析

5.2.1在梨园中,不同诱芯在越冬代对苹果蠹蛾的诱捕量比较

5.2.2在梨园中,不同诱芯在第一代对苹果蠹蛾的诱捕量比较

5.2.3在梨园中,同种诱芯的诱捕器在越冬代和第一代中所诱捕的雄雌两性所占比例

5.2.4在苹果园中,不同诱芯在越冬代对苹果蠹蛾的诱捕量比较

5.3讨论

第六章苹果蠹蛾不同防治方法的控害效应比较

6.1材料与方法

6.1.1试验地概况

6.1.2试验材料

6.1.3试验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2.1性信息素诱捕诱杀技术的效果评价

6.2.2性信息素的迷向干扰技术的效果评价

6.2.3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技术的效果评价

6.3讨论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结论和讨论

7.1.1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部分生物学特性

7.1.2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

7.1.3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

7.1.4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果的比较

7.1.5不同防治苹果蠹蛾方法的效果评定

7.2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3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是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在新疆发现苹果蠹蛾。目前已扩散至新疆全省,甘肃西部的酒泉市、嘉峪关市和张掖市,但是随着交通和旅游的发展,苹果蠹蛾很可能进一步向我国的东部地区扩张,并在东部定居下来,将给我国水果生产和销售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综述国内外苹果蠹蛾研究概况和雌性性信息素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本研究从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出发,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分别研究了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果、苹果蠹蛾成虫与性信息素和寄主植物的互作行为、不同防治苹果蠹蛾方法的效果评定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苹果蠹蛾的监测和控制提供依据和指导。主要结果如下: 1.甘肃酒泉苹果蠹蛾的发生规律及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分布特性和空间格局 通过田间梨园的系统调查发现,苹果蠹蛾在我国甘肃酒泉一年只发生2代。苹果蠹蛾以老熟幼虫在常潜入树干或分枝的树皮下结茧化蛹或越冬,在次年4月中下旬就可以诱捕到羽化的成虫,成虫在树冠的中层产卵较多,在向阳的方向(东部和南部)产卵较多,在果实和叶背面产卵较多,叶正面较少,刚孵化的幼虫很快就蛀果隐蔽为害,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研究探明了苹果蠹蛾卵在梨园中的发生动态、分布规律、空间格局和第一代卵的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第一代卵高峰期发生在5月21号左右,为均匀分布,第二代卵高峰期发生在7月11号左右,为聚集分布;在第一代成虫产卵高峰期,梨树幼果上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叶片上的着卵量;而在第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叶片上的着卵量极显著高于果实上的着卵量;在两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叶背面的着卵量显著高于叶正面的着卵量,树冠中层的着卵量显著高于树冠上层和下层的着卵量。另外,在第一代卵空间格局的基础上,采用Iwao方法确定了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 2.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苹果蠹蛾雄蛾诱捕效应比较 研究了性信息素诱捕器的颜色、形状、放置位置、诱芯颜色及诱芯剂量对苹果蠹蛾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和绿色的诱捕器的诱捕量比蓝色诱捕器的2倍还高,前两者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蓝色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三角形诱捕器与水瓶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不存在显著差异;放置在树冠中部的诱捕器的诱蛾量为树冠高部的诱捕器的2倍左右,前者诱捕效果显著优于后者;蓝色和红色诱芯的诱捕器之间的诱蛾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单诱芯和双诱芯的诱捕器之间的诱蛾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3.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应比较 本文研究了性信息素和植物挥发物不同配方对苹果蠹蛾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梨园中,在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法尼烯((E,E)-α-farnesene)诱芯与梨酯(ethyl(E,Z)-2,4-decadienoate)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4.06头和3.57头)和雄性诱捕量(2.60头和2.14头)最大,都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并且其单个诱捕器单日诱捕量最大(16头和22头);在梨园中,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与梨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而在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则差异不显著;在第一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与法尼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而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则差异不显著。在苹果园中,在越冬代成虫高峰期,性信息素诱芯分别与法尼烯诱芯和梨酯诱芯结合的诱捕器的成虫诱捕量和雄性诱捕量显著高于只含有性信息素诱芯的诱捕器。 4.苹果蠹蛾不同防治方法的控害效应比较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区、迷向区和化学防治区与对照区的对照得出,性信息素迷向区能把果实受损率控制在2%以下,化学防治区也能把果实受损率控制在2%左右,性信息素诱捕区防治效果不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