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上尿路结石不同层面的成分分析及其成因研究
【6h】

上尿路结石不同层面的成分分析及其成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结石的X射线衍射分析

2 结石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讨 论

结 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综 述泌尿系结石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1 Randall斑学说

2 尿液过饱和学说

3 晶体抑制物质学说

4 晶体促进物质学说

5 纳米细菌学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不同层面的化学组成和元素变化情况,探讨其形成及生长机制。
  方法:通过开放手术和患者自行排出的方式收集30例直径0.65~4.55cm的完整上尿路结石,暴露尿结石的横切面。采用SEM-EDS(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观察记录各层面晶体结构的形态变化并对结石组成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XRD(X-线衍射)对结石样本核心区域和外周区域进行化学组成的物相分析,进而比较各种结石的不同层面之间成分的变化有无差异性。
  结果:30例上尿路结石中,28例尿结石含有草酸钙和磷酸钙成分,2例尿酸结石。28例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结石 XRD分析结果示核心区域和外层区域晶体种类有所差异:核心含有COM、HAP、磷酸三钙、磷酸镁铵、磷酸氢钙,外周仅含有COM、COD;SEM-EDS结果示:混合结石中C原子在核心、中间、外周的含量分别为27.97%、30.83%、33.73%;Ca为12.05%、9.36%、8.95%;P为3.28%、2.34%、1.67%。统计结果显示P、Ca、C在核心与中间、外周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尿酸结石各层之间的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
  结论:联合运用SEM-EDS和XRD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尿路结石不同层面的组份和物相。发现结石核心与外周成分有显著差异,并且成分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以此推断草酸钙+磷酸钙混合结石中磷酸钙晶体的病理性析出和聚集很可能是结石核心形成的主要原因,草酸钙晶体的沉积则可能是结石逐渐生长增大的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