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平台型媒体情境下的科学传播——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普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6h】

平台型媒体情境下的科学传播——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普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1.1.1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国家战略和现状

1.1.2科学普及和科学创新处于同等重要位置

1.1.3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

1.1.4互联网以及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带来科学传播的重大变革

1.2研究现状

1.2.1我国科学传播现状分析

1.2.2传播媒介发展现状

1.2.3平台型媒体的出现

1.3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1选题的目的

1.3.2选题的意义

1.4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论文的研究思路

1.4.2论文的研究方法

1.4.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内涵及我国科学传播现状

2.1科学传播的定义

2.2我国科学传播现状分析

2.2.1第一模型:中心广播模型

2.2.2第二模型:缺失模型

2.2.3第三模型:民主模型

第三章 科学传播媒介的变迁及发展趋势

3.1科学传播的媒介变迁

3.1.1传统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

3.1.2新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

3.1.3自媒体时代的科学传播

3.2媒介变迁和科学传播发展阶段之间的横向关系

3.2.1科学传播和媒介传播主体、传播立场的变化

3.2.2科学传播和媒介传播方向的变化

3.2.3科学传播和媒介内容产生及获取的变化

第四章 科学传播媒介发展的方向选择

4.1基于科学传播媒介的生成路径角度分析

4.2基于科学传播媒介的传播模式角度分析

4.3基于科学传播媒介的技术变革角度分析

4.3.1互联网媒介Web1.0时代

4.3.2互联网媒介Web2.0时代

4.3.3互联网媒介Web3.0时代

第五章 平台型媒体情境下的科学传播

5.1平台型媒体的定义

5.2平台型媒体的特征和发展模式

5.2.1个体属性被无限放大

5.2.2信息传播和接受模式发生改变

5.2.3对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5.2.4交互性得到加强

5.3平台型媒体情境下的科学传播发展可行性分析

5.3.1互联网环境条件及受众群体分析

5.3.2对比其他科普平台分析

5.3.3科普平台受众需求分析

5.3.4平台型媒体情境下科普平台建设发展分析

第六章 镜像科普平台的建设

6.1镜像科普PC端网站

6.1.1网站首页

6.1.2科学百态版块

6.1.3数字展馆版块

6.1.4镜像学院版块

6.1.5镜像空间版块

6.1.6交流互动版块

6.1.7服务与支持版块

6.2镜像科普移动端APP

6.2.1镜像科普APP研发设计概述

6.2.2镜像科普APP实际应用

6.3镜像科普微信公众号

第七章 镜像科普平台试运营效果及反思

7.1镜像科普平台试运营效果

7.1.1科技馆试运营情况

7.1.2学校试运营情况

7.2镜像科普平台试运营效果反思

7.2.1科技馆传统展品解说的数字网络化

7.2.2平台中个人空间的增设

7.2.3微课堂直播模式的引入

7.2.4 APP的维护及更新

7.2.5微信公众号和微信小程序的改进

7.2.6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第八章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一: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普平台建设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实践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当前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成为建立科技强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普及也被提升到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的位置,这同样为新时期科学传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自人类发明传播媒介以来,媒介在科学技术的引领下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代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媒介发展可以用瞬息万变来形容,而以媒介作为载体的科学传播,在数十年来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纵观科学传播和媒介的发展历程,两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辩证关系,媒介在科学技术的指导下得以发展,反过来媒介也推动科学传播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双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通过总结科学传播和媒介的特点,分析两者的生成路径和发展战略,对以新兴媒介为载体的科学传播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科学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 本论文主要运用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定性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以科学传播和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论文的研究思路,逐条分析科学传播的三个阶段、三种模型,以及媒介变迁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三个时代的特征,从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传播方法、传播内容等方面,揭示两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规律,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总结和思维加工,演绎科学传播以及媒介在未来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科学传播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发挥更好的传播效果。 本文的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通过对科学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立场、传播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分析科学传播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有反思的科学传播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心广播模型、缺失模型、民主模型三个模型的理论特点; 2.通过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三个时代发展历程和特点的梳理,研究并实证不同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和媒介之间的辩证关系; 3.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相关研究以及互联网环境数据的收集,分析并展望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及选择; 4.在平台型媒体情境下,阐述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5.建立一个平台型媒体情景下,基于馆校结合的科普平台,并对相关理论进行实践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