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器翻译下预编辑和译后编辑在文史翻译中的作用
【6h】

机器翻译下预编辑和译后编辑在文史翻译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致谢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目录

1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NORTON HISTORY SERIES

1.1 Introduction of the practice of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1.2 Misconception of MT and CAT

2 MT+CAT+POST-EDITING MODEL

2.1 Demonstration of CAT application to literary texts

2.2 Limitation of MT+CAT+Post-editing model

2.2.1 Accuracy problem of historical names

2.2.2 Other problems during translation

3 PRE-EDITING+MT+POST-EDITING MODEL

4 CASES OF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WORLD

4.1 Choice of countries

4.2 Term preparation

4.3 Pre-processing of source texts

4.4 Machine translation

5 COMPARISION BETWEEN XU BIN’S MODEL AND SIU SAI-CHEONG’S MODEL

5.1 Comparison of types of texts

5.2 Comparison of translation efficiency

6 CONCLUSION

6.1 Application prospect

6.2 Deficiencies and assumpt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展开▼

摘要

当前,翻译界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但是仍有很多人固执于旧有的认识,认为机器翻译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只适合技术类文本的翻译,对文学翻译等非技术性文本的翻译用处不大。
  Norton世界史是一部记录从人类起源到当前社会的一部世界巨著,信息量十分庞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徐彬老师为主的多位优秀教师及其研究生参与翻译该著作。作者是其中一员。
  本论文将以作者实际翻译的Norton世界史第一部为例证明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可以应用到文史类文本的翻译中。本文采用的翻译模式是徐彬提出的“机器翻译+机辅工具+译后编辑”的翻译模式。本文还介绍了另外一种较为先进的翻译模式,即萧世昌提出的“预编辑+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混合翻译模式。本文作者并且利用实例对两种模式展开对比,旨在介绍两种计算机辅助翻译模式在文史类文本等非技术性文本的翻译中的应用。
  该论文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将徐彬和萧世昌提出的两种计算机辅助翻译模式应用于文史类文本的翻译,作者希望本论文所介绍的翻译模式对于今后文史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