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中日谚语看传统社会
【6h】

从中日谚语看传统社会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はじめに

1.1研究の意義と目的

1.2基本的な立場

1.3先行研究

1.4研究方法

2.中日のことわざと伝統社会に対する分析

2.1ことわざに関する定義と本質

2.2伝統社会に関する定義と特徴

2.3ことわざと伝統社会との関係

3.中日のことわざに見られる伝統的な女性文化

3.1中日の女性観概説

3.2女性の役割

3.3低い家庭地位

3.4母親の権利と地位

3.5中日女性の貞節観

3.6中日女性の教育観

3.7中日ことわざに見られる女性の消極的な面について

3.8伝統的な女性文化が形成された原因

4.中日のことわざに見られる伝統的な経済観

4.1伝統的な利益と欲望観

4.2伝統的な金銭観

4.3伝統的な貧富観

4.4伝統的な商人観

4.5伝統的な商業観

5.終わり

5.1結び

5.2今後の課題

注釈: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間発表論文

展开▼

摘要

语言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语言来源于社会,语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又通过各种方式扩展语言。语言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因此,一个社会的语言与该社会的精神特性密切相连。它是一个社会精神的外在表现同时又承载着一个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谚语作为语言表现形式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是体现和认识社会文化的重要信息系统。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以一句简短的话语概括了人们对于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可以说谚语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经历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和以工业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的两大社会形态,因此,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思想意识必然会残留于凝结人类信息文化的载体之一的谚语中。
  中日谚语是中日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中日谚语的对比研究已经不在少数,但是研究重点各不相同。谚语反映了每个时代的人类意识和社会观念,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谚语都与现在的事实相符合,而这些与现代社会不相符合的谚语就明确地体现出不同于现代社会的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一些迹象。因此本文旨在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对中日语言中有关传统社会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挖掘深藏于其中的不同于现代社会的传统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
  本论文以从中日谚语词典中提取出的反映中日传统社会现象的谚语为研究对象,并把提取的谚语按照表达意思的不同大致分为中日传统女性观和传统经济观两大类,采用分类、总结、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中日传统社会的探研。
  本论文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该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明确了本论文的写作立场、介绍了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并对本论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第二部分写了对于中日谚语与中日传统社会的考察。主要介绍了中日谚语的定义及本质,传统社会的定义及特征,并对谚语与传统社会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第三四部分是论文的中心部分。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中日两国由于同样是封建家父长制国家,而且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两国传统社会之中。笔者重点从中日传统女性的婚姻家庭观、贞节观,教育观以及中日谚语中对于女性的反面形象入手对这一论题进行论证。同时对于家父长制的另一个特征—世代间的支配,特别是母亲的支配,也给出了相应的论证。
  第四部分写了从中日谚语看中日传统经济观。主要从利益观、金钱观、贫富观、商人观和商业观五大方面来深入探讨传统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
  第五部分为结语。综上所述得出本论文的结论:首先,中日两国的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思想,但是儒学所推崇的“孝”与“长幼有序”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冲淡甚至排除了男尊女卑原则的适用。其次,中日两国由于受到传统重农抑商及小农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容易产生自私自利及拜金主义等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