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青海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6h】

青海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本次研究的拉脊山混杂带位于中祁连微陆块和南祁连微陆块的结合部位,位于汇聚板块边界的特殊地质体常常被认为是板块俯冲的重要证据之一。研究中发现的埃达克岩是一类新兴的岩石,对拉脊山混杂带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为拉脊山地区发生的俯冲与碰撞过程提供新的证据。 拉脊山埃达克岩发现于湟源地区,主要包括英云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其主量元素SiO2=61.9%~65.1%,大于56%,;Al2O3=15.85%~18.07%,大于15%;MgO=1.17%~1.66%,小于 3%;Na2O=4.03%~6.46%, K2O=1.25%~3.44%, Na2O/K2O均大于1,大部分样品Na2O/K2O大于2,显示富钠特征;相对较低的Mg#=34.04~45.1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99.42~128.57×10-6;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7.73~11.30×10-6;呈现弱的Eu负异常或无异常;Sr含量高,Sr=843~1371× 10-6,远大于 400×10-6;Yb=0.99~1.39×10-6,小于 1.9×10-6;Y=7.61~11.80× 10-6,小于18×10-6;符合埃达克岩定义。由锆石U-Pb定年得,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成岩年龄为463.3±2.8Ma(MSWD=0.58)。 综合分析可知,拉脊山混杂带埃达克岩为华北型埃达克岩,也就是 C 型埃达克岩。拉脊山埃达克岩具富钠低钾的特征,借助不相容元素特征可知其形成于岩石的部分熔融。结合形成构造环境,认为拉脊山埃达克岩是由下地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 拉脊山小洋盆在早奥陶世向北俯冲,与中祁连微陆块发生过碰撞作用,并由于挤压作用而导致下地壳增厚,在此环境下下地壳玄武岩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