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骨力强劲”到“强其骨”的衍生——李瑞清对潘天寿绘画的影响
【6h】

从“骨力强劲”到“强其骨”的衍生——李瑞清对潘天寿绘画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方式途径

第一章 一生传奇的人物——李瑞清

第一节 童年及少年时代

第二节 青年时期

第三节 从教时期

第四节 晚年时期

第二章 李瑞清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篆隶精神骨力强劲

第二节 以书入画 格调高古

第三章 潘天寿与李瑞清的师承关系

第一节 篆隶入画——由“骨力强劲”到“强其骨”

第二节 艺术格调的影响——高雅古拙的画风

第三节 绘画技法的影响——溯本求源

第四节 和而不同——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技法的发展

结 语

注 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作品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李瑞清的书画艺术以及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李瑞清艺术特色的研究,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解释其艺术特色是如何形成的。再分别剖析李瑞清和潘天寿的艺术特点,着重于李瑞清与潘天寿绘画作品进行比较。通过二者在艺术思想和绘画语言等方面的比对,找出二者之间相似的地方。然后得出李瑞清对潘天寿书画艺术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潘天寿又是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并形成了自己风格的。通过对二者某些师承的研究,能对我们如何吸收借鉴前辈大师的优秀艺术遗产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学习。本文将尝试性的运用比较的方式对潘天寿和李瑞清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在比较二者之间作品是本文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分析二者绘画作品中所表现出了艺术思想和绘画技法,对他们作品中用笔、用墨、用色、画面气息以及某些造型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得出二者之间的某些师承关系。
  论文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讲述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方法,对论题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初步的分析,阐明本文的研究观点和研究价值。第二部分综述了李瑞清坎坷的一生及其艺术特色。分别阐述了他一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几个时期,并记叙了他书画艺术的成长之路,分析了其书画艺术的形成原因以及其主要的艺术特色——篆隶精神骨力劲强,并分析这种艺术特色的深刻内涵。第三部分为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首先,简述潘天寿艺术的之路,分析潘天寿前期与后期绘画方面的变化。再者,比较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的艺术思想和绘画作品中的各个方面。先从二者艺术思想、艺术艺术追求等方面上进行比较。然后对二者绘画中用笔用墨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对两者在艺术思想和绘画语言上的相似之处,深刻剖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继而得出李瑞清和潘天寿在某些方面的师承关系。最后,分析潘天寿与李瑞清绘画中和而不同之处,对潘天寿作品中用笔用墨等方面中不同于李瑞清的部进行分析,探究潘天寿是如何在李瑞清绘画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发展的,是怎样从李瑞清的骨力强劲衍生到强其骨和一味霸悍。通过对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深入探究,更深一层的向我们揭示了大师是如何吸收发展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的。这些对我们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艺术提供了宝贵经验,也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价值。
  最后为结语部分,总结概括本论题的价值意义以及对当下我们学习中国画有哪些启迪作用。对李瑞清书画艺术的研究和他对潘天寿绘画影响的分析,揭示了李瑞清的骨力强劲如被潘天寿继承发展为强其骨。潘天寿艺术成长之路过程中借鉴发展前人优秀传统,并成功的走出自己的艺术特色,对于当下学习中国绘画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辈大师的绘画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优良传统,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发展的探究,对我们学习大师提供可一种经验典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