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
【6h】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一所新建本科院校的调查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1选题缘由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

第一章亟待研究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1.1被忽视的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领域--网络道德教育

1.2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失范的界定

1.2.1网络道德的涵义

1.2.2网络道德失范的涵义

1.3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问卷调查

1.3.1关于网络道德观念问题的调查

1.3.2关于网络道德认知问题的调查

1.3.3关于网络道德行为问题的调查

1.3.4关于网络道德情感问题的调查

第二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特点分析

2.1道德人格呈现多重性

2.2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呈现混乱性

2.3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呈现背离性

2.4道德情感呈现冷漠性

第三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成因

3.1客观因素

3.1.1网络因素

3.1.2社会因素

3.1.3家庭因素

3.1.4学校因素

3.2主观因素

3.2.1身心发展不成熟

3.2.2自身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偏低

3.2.3大学生不重视自身修养的提高

第四章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机制的对策

4.1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形成、监控与反馈机制

4.2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社会管理、监控与反馈机制

4.3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家庭管理、教育、监控机制

4.4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的学校管理、教育、监控和反馈机制

4.5建构大学生网络道德的自我教育管理、自律与自省机制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世纪,信息世纪是以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为特征的。网络的普及与网民人数的扩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因网络的普及在发生着重大变革。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世界中不光有鲜花和掌声,也有陷阱和圈套。作为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的大学生在网络陷阱面前往往更缺乏理智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有可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东西已经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致使其出现了道德意识淡化、道德行为失范、道德情感淡漠等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我们可以在网络中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听信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在论坛、聊天室内侮辱、谩骂别人;浏览和传播色情信息;宣扬暴力,沉溺网络游戏;传播网络病毒,对别人的网站进行恶意攻击;网络恶搞,诋毁别人等等。 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和希望,网络道德失范折射出当前大学生道德发展的新趋势,也必然会对大学生整个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这必须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可塑性很大,是否采取有效的对策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的教育刻不容缓,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必须进行全面的把握和分析,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前的一件大事。为此,我们需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大学生网络道德存在问题的根源,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 本论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个案访谈法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问卷,结合平时工作中和学生的交流情况,参阅了有关的文献、著作,对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失范进行了界定,概括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总结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机制和具体措施。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亟待研究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对网络道德和网络道德失范进行了界定,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状况问卷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二部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特点分析,概括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四个特点,即:道德人格呈现多重性、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呈现混乱性、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呈现背离性、道德情感呈现冷漠性。第三部分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成因,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机制的五个对策。

著录项

  • 作者

    林晓金;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学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书丰;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41.0;
  •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机制; 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