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
【6h】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概念界定

第一章面对生命成长,课堂教学的困惑

一、困惑之一:自我?他我?——生命成长的主体模糊

二、困惑之二:知识?生活?——生命成长的根基何在

三、困惑之三:外铄?内发?——生命成长如何实现

四、困惑之四:强化?激励?——生命潜能如何发挥

第二章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思想追寻

一、先秦道家老子的自然主义教学思想

二、西方自然主义教学思想

三、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学思想

第三章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成长的机制

一、与知识相遇:吸纳与融化

二、主体参与活动:体验与积淀

三、生命互动与交往:摄取与滋养

第四章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与质性特征

一、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二、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质性特征

第五章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成长之道:以生为本,无为而为

二、成长之导:生命成长目标的确立

三、成长之材:还知识以生命

四、成长之境: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共识,使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然而与此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仍然不得不面对那个课堂教学的永恒课题:如何借助课堂教学的有限时空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而又不以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代价。以各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正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尝试从学生生命成长的角度,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提出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观点,探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命成长的内涵与机制,并借以寻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实践策略,为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是课堂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从学生生命成长的研究视角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仍然难以摆脱四重困惑:生命成长的主体模糊;生命成长的根基何在;生命成长如何实现;生命潜能如何发挥。本文拟针对这四重困惑,植根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现实,探索寻求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实现机制和实施策略。 追溯历史,可以寻求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先秦道家老子的自然主义教学思想、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教学思想、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教学思想、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的教学思想。对以上教学思想作历史的分析、文化的比较,寻求适合于我国当前文化土壤的成分,从而实现以他山之石攻玉之目的。 改进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深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内在机制,这一问题涉及多个学科,本文仅选择从课堂教学的角度作尽可能深入的探讨。知识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生命成长资源;生命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实现途径。为论述方便,本文将课堂生命活动划分为三类:与知识相遇、主体参与活动、交往互动活动,并分别阐述在这三类课堂生命活动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实现机制。 在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看来,学生是成长中的完整的生命个体,知识具有丰富鲜活的生命内涵,教师的教要皈依于学生的学,课堂评价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为基本取向。 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倾注对学生生命存在整体关怀的生命成长型教学目标;挖掘知识中的生命意蕴,并使这一意蕴与学生生命中的鲜活内核相契合;提供学生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