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飘扬在精神王国上空的两面旗帜——张炜与张承志创作异同论
【6h】

飘扬在精神王国上空的两面旗帜——张炜与张承志创作异同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精神变迁与自我追溯

一、激越雄浑的英雄之旅

二、从芦青河的歌者到“大地守夜人”

第二章精神的栖居地:民间

一、大地民间的守望和民间宗教的皈依

二、方言“气口”的捕捉与“冲出方块字”的艺术追求

第三章苦难与救赎的双重变奏

一、无边苦难的展示

二、超越苦难后的人性救赎

三、宗教、野地:救赎之路向

第四章浪漫想象与激情演绎

一、精灵的叙说与神的传说

二、“美的叙述”的语言风格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半期开始,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给中国人的精神领域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商品拜物教和消费主义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粗鄙的功利意识很快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主宰。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开始烟消云散,中国社会出现了向世俗化转型的明显倾向。张炜、张承志在这样一种特殊的语境中,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他们以孤独者的姿态远离当下世俗,以批判者的姿态质疑时代和社会,以期完成对人的价值、理想的呵护与重建。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思想者的光辉和独行者的执著。本论文通过对“二张”小说文本的比较,相对直观地把握二者在文本创作上的相同和相异点,以梳理出本色文人精神探求的不同方式以及殊途同归的道德完善境界。 首先,本论文梳理了“二张”作为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变迁的轨迹,“二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坚持着对精神家园的捍卫。论文揭示了张承志“母之子——父之子——宗教之子”的精神发展轨迹,他的这一历程更多的来自于其诗人气质和英雄情结,即一种对于神圣和信仰的不息追求和个体价值实现的内在驱力。张炜的发展更多受到外界的影响,张炜早期的作品就是芦青河的一曲牧歌,充满了纯净、静穆和梦,用回忆式的写作方式构筑了一个田园诗的世界,在经历了八十年代中期忧愤深广的创作历程后,进入九十年代,他皈依于沉静宽广、生生不息的野地。 其次,本论文分析了“二张”理想主义的精神栖居地——民间,“二张”在题材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都表现了他们退守“民间”的理想主义追求。张炜选择了坚守大地民间,张承志则皈依了民间宗教。张炜、张承志在退守民间的过程中同样也在探索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张炜选择了登州方言来展现自己的民间世界,他正是借助于方言口语的运用,建构起了一种个人化意义上的民间立场。张承志则努力让自己的中文创作“冲出方块字”,这表明了张承志急欲摆脱汉文化影响掩抑和羁绊的冲动,这种冲动表现了他塑造属于自己的宗教民间理想世界的向往。 再次,本论文考察了“二张”创作中的苦难叙述与救赎人性的努力。苦难构成了“二张”作品中情节发展的外部大环境。总体说来,这些苦难来自三个方面:生存环境的恶劣、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压迫、人性的丑恶。现实中虽然充满了苦难,但张炜和张承志在作品中,仍然固执地表达了对苦难的超越和人性救赎的努力。“二张”在作品中都表现出浓烈的宗教情怀,只不过,张承志最终跋涉到超验的领地上求索一种终极意义的成立,而张炜则更多的是在经验的层面上找寻救赎的可能性。他们的作品中都有着一种对于苦难的崇高认同感,认为只有承受住苦难本身才能通往精神纯洁的境界。 最后,张炜、张承志都是充满了诗人气质的人,他们的小说创作里始终荡漾着一种诗性的激情,诗化的思维方式成了其小说的内核与底蕴。价值取向上的理想主义导致了他们小说创作里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张炜的浪漫想像表现在他对自然的亲和上,自然像人一样有情感有思想,能与人进行交流,这形成了一种“精灵话语”的叙事方式;张承志小说里的浪漫想像充满了自然神论的精神因素和弥漫的神话色彩。“二张”在文体上还追求一种抒情体与叙事体交错、抒情主体和叙述者竞相出现的双重文体形式,并且“二张”创造出了杂糅各种语言形式的叙事语言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