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名教出于自然”到“名教即自然”——论魏晋玄学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和影响
【6h】

从“名教出于自然”到“名教即自然”——论魏晋玄学教育思想体系的特点和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一、引言

二、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化

三、魏晋玄学教育思想体系及特点

四、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展开▼

摘要

魏晋时期玄学教育思想流行。玄学是儒道两家思想在特定条件下融合的产物。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始玄学阶段、竹林玄学阶段以及元康玄学阶段。魏晋玄学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试图从本体论的高度打通儒道关系,把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在这三个阶段中,围绕着“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深—层面来说,也就是儒、道之间的关系),魏晋玄学思想家们展开了一系列思考与探讨,使得魏晋玄学得以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每个阶段玄学家们所探讨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正始玄学阶段,以何晏、王弼为代表,强调“名教出于自然”,儒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道本儒末,崇道抑儒”;竹林玄学阶段,以阮籍、嵇康为代表,思想比较尖锐,强调“越名教而任自然”,儒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越儒任道”;元康玄学阶段,以向秀、郭象为代表,强调“名教即自然”,儒道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内道外儒,儒道兼综”。通过名教与自然之争而反映出来的儒道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影响到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历代思想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对“名教”与“自然”这一中心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深刻影响到了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魏晋玄学教育思想自正始玄学阶段开始,围绕着“名教”与“自然”这一中心问题展开论述,经过竹林玄学、元康玄学的演化、继承和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其自己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家也都持有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从正始阶段的“尊道”,到竹林阶段的“越儒”,一直到元康阶段的二者有机融合,既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精华,又巧妙的将道家思想融入其中,很好地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在以社会伦理道德占主导地位的古代封建教育体系中,魏晋玄学首次从理论高度较为深刻地阐述了教育应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契合的思想,这在教育史上是一次突破。本文拟围绕儒道之间关系的变化,对这一时期魏晋玄学教育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剖析,归纳出它的理论体系,以揭示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历史影响。 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魏晋玄学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化 第三部分:魏晋玄学教育思想体系及特点 第四部分:结语

著录项

  • 作者

    邵先锋;

  •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学科 教育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书丰;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40-092.35;
  • 关键词

    魏晋玄学; 名教; 自然; 儒道; 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