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外源黄体酮对孕鼠卵巢子宫形态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6h】

外源黄体酮对孕鼠卵巢子宫形态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论文出现的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黄体酮

1.黄体酮抑制排卵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2.黄体酮合成品孕酮类作用

3.黄体酮应用的临床意义

4.近年来发现的黄体酮新功能

5.黄体酮的副性反应

二、凝集素

1.凝集素的分类

2.凝集素的性质、特性和应用

三、胚胎早期(胚泡期)植入与子宫内膜的相关性研究

1.着床模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2.与着床有关的调控因子的表达及其功能

3.着床过程中调节机制研究

4.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功能和原癌基因与胚泡着床的关系

引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结论

附图1

附图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妊娠金黄地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外源黄体酮对孕鼠子宫形态和胚胎发育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主要进行了下述实验: ①外源黄体酮注射后卵巢、子宫形态学微观和电镜超微观形态结构观察实验;②子宫内膜游离面上皮细胞亲和细胞化学技术凝集素分子探针观察实验;③免疫印迹法半定量测定ConA、PNA、UEA等凝集素蛋白含量实验;④外源黄体酮注射1~6天后同位素放射免疫对动物血清激素FSH、LH、E2、P浓度进行定量分析观察实验。⑤停药后实验动物动情周期和生育能力恢复观察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①动物注射黄体酮停药6天后发现妊娠子宫串珠样隆起吸收而消失;子宫内膜游离面上皮细胞变低,细胞顺序排列紊乱;细胞游离面纤毛消失;上皮下固有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发生出血现象。 ②停药6天后利用凝集素分子探针标记子宫黏膜上皮细胞,发现ConA、PNA、UEA等凝集素受体表达出现明显变化,ConA、PNA、UEA受体合成明显增多,呈现强阳性反应。 ③停药6天后,利用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进行半定量测定,发现ConA、PNA、UEA等凝集素大分子蛋白含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④停药第1~6天后利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发现血清激素浓度呈现梯度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后第1~6天血清激素浓度(x±sn=20)组别(d)FSH(IU/L)LH(IU/L)E2(ρ/μg·/.L-1)(ρ/μg·/.L-1)对照组2.94±0.024*1.54±0.048*7.1±0.024*0.25±0.041*实验组11.76±0.011122±0.0296.95±0.0030.22±0.01621.34±0.0131.12±0.0525.65±0.0040.21±0.01631.16±0.0151.10±0.0395.25±0.0020.12±0.01541.06±0.0111.08±0.0225.13±0.0210.07±0.01250.96±0.0240.82±0.0325.05±0.0120.04±0.02160.76±0.0130.22±0.0594.95±0.0070.02±0.001注:对照组与实验组停药后6d比较*P<0.05⑤在停药后第10天实验动物可恢复动情周期,合笼交配生仔。显示动情周期抑制的生物学效应是可恢复的。 上述结果表明,外源黄体酮可能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了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内源性卵巢黄体激素合成分泌降低,子宫内膜处于激素失调节状态。微观和电镜超微形态结构观察显示,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发生异常;当子宫内膜处于激素失调节状态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凝集素受体合成明显增加。正常凝集素受体的含量和分布是胚胎植入、发育的必需因素。外源黄体酮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改变了卵巢和子宫形态学结构,凝集素受体不能正常表达,胚胎的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信息传递受阻,细胞间的识别发生误导,造成胚胎细胞黏着、定位错误,因而抑制了胚胎生存发育。 本实验表明,黄体酮血清浓度降低通过凝集素受体表达影响和改变妊娠子宫的微环境。停药后第10天实验动物可恢复动情周期,合笼交配生仔,证实黄体酮反馈抑制的生物学效应是可逆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