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赵泉霖教授中医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6h】

赵泉霖教授中医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究赵泉霖教授中医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规律;通过观察通痹1号方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 方法:1.按照标准收集赵泉霖教授开具中药处方,通过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利用SPSS Clementine12.0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药物之间的相关性;通过SPSS22.0系统聚类分类方法进行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在赵泉霖教授指导下,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通痹1号方。2.选取符合本次试验研究的30例患者,给予通痹1号方治疗8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中医临床证候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等,结合临床综合观察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纳入患者154例,气虚血瘀型患者(52例)人数最多,占33.77%;共计436诊次,使用中药172味,累计频次5609。频数统计中,黄芪使用频数(n=373)最高,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类统计中,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率(26.62%)最高,其次为补虚药(25.51%)、清热药(14.69%)。四气统计中温性药使用频率(43.38%)最高为;五味统计中甘味药使用频率(36.82%)最高;归经统计中足厥阴肝经使用频率(24.44%)最高。关联挖掘规则统计中较为重要的配伍规则有川芎→黄芪、当归+川芎→黄芪、丹参+当归+黄芪→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黄芪等。高频药物(n>50)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研究药物分为四类。2.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通痹1号方治疗前后空腹血糖(P#=0.330)、餐后2小时血糖(P##=0.255)、糖化血红蛋白(P###=0.912),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临床证候评分、TCSS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为96.7%,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功能明显改善,安全性指标均在参考范围之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1.赵泉霖教授中医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以补气活血、通络止痛为主兼以滋阴养血、补益肝肾、健脾和胃、化痰等。2.通痹1号方治疗气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