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6h】

寒热错杂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目的:1.临床研究部分:通过对寒热错杂型RA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寒热错杂型RA患者的临床特点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 2.系统评价部分:系统评价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临床研究部分:回顾性调查2014年7月-2017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RA患者共217例。根据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断标准分为寒热错杂证组39例和非寒热错杂证组178例,采集纳入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晨僵、乏力、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畸形、关节功能等级评价、DAS28评分、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沉、CRP、CCP、RF);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系统评价部分:以中文为“桂枝芍药知母汤”、“类风湿关节炎”“桂枝”“芍药”“知母”“类风湿”“随机分组”“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英文为“Gui-zhi-shao-yao-zhi-mu Decoction”、"GSZD,""Cassia Twig,""Guizhi,""Paeonia lactiflora,""Shaoyao,""AnemarrhenaRhizome,""Zhimu,""rheumatoidarthritis,""randomize d,""controlled trial,""clinical trial."等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国内外全文数据库,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RA的RCT为研究对象,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临床研究部分:(1)217例RA患者中寒热错杂证组患者共39例,占17.9%,平均发病年龄47.15±15.51岁,平均病程12.09±11.65年。(2)39例寒热错杂证RA患者出现乏力患者19例,占48.7%,未出现晨僵患者24例,占61.5%,首发受累关节为大关节患者21例,占53.8%均较非寒热错杂组占比高(p<0.05),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关节功能等级评分、关节畸形发病人数与非寒热错杂型无明显差异(p>0.05)。(3)39例寒热错杂RA患者在HB、PLT、ESR、CRP、RF、CCP、DAS28上的平均水平为115.21±18.325、272.49±101.782、46.08±28.694、23.26±30.002、208.82±322.852、457.67±525.601、4.52±1.244,其中PLT、CRP、RF、DAS28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11篇文献,与对照组比较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的合并效应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效应合并值[RR=3.49,95%CI(2.15,5.67)],P<0.001<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的合并效应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效应合并值[RR=3.49,95%CI(2.15,5.67)],P<0.00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试验组共2例6人次报道不良反应,占3%,明显低于对照组报道(p<0.05)。 结论:1.临床研究:本研究217例纳入患者中,寒热错杂型RA患者中男性比率相对偏高,首发症状更易侵袭大关节,临床症状更易出现乏力,而晨僵症状相对出现比率较低。寒热错杂型RA患者CRP及血小板水平、类风湿因子、DAS28水平相对较低,提示与普通RA患者相比寒热错杂型患者具有低炎性反应水平及低疾病活动度的特点。寒热错杂型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程、压痛及肿胀关节数、关节畸形及血沉、CCP、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与普通RA患者无明显差异。 2.Meta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不论单用、联合西药、不同组方的有效率均优于西药对照组且安全性对比上具有优势,且发现桂枝芍药知母汤对于降低炎性反应物的效果较好,对部分症状缓解也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一般,数量较少,所得结论的有效性仍需考察,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加以证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