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脑同治”学说及益气心脑宁治疗脑梗塞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6h】

“心脑同治”学说及益气心脑宁治疗脑梗塞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引 言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

讨 论

结 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 录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脑同治”的理论框架;观察中药复方益气心脑宁治疗脑梗塞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同时干预治疗的生物学机制,为中医药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方药。 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学,逻辑分析方法对脑和心的生理关系,生理病理共性及中风病和冠心病的异病同源性进行归纳,进而对心脑同治学说进行理论探讨;2.临床研究方法:以30例脑梗塞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口服益气心脑宁4周,按积分记录症状体征,检测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水平,认知功能障碍(MMSE)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生存质量评估(QLI),心电图,左心室功能(SV、EF、FS),血脂指标(TC、TG、HDL、LDL),血液流变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内皮功能(ET、NO),血清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等。同时监测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并与30例通心络胶囊对照组作比较研究。 结果:1.理论研究结果 根据导师学术思想,认为中风病和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异病同源性,在病位、病因及病机演变等方面高度一致:二者以络脉为共同病变部位,以络脉失养为始动因素,以络脉瘀阻为病变基础,毒损络脉是病机演变的关键环节;据此指出,中风病与冠心病心绞痛只是发病的先后不同,最终在同一个体并存是必然的结果。由此提出“心脑同治”学说,以“络脉”和“毒邪”为着眼点,以益气活血,解毒通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共同的治疗原则。临床应用强调培补元气,调理气血;清热泻火,解毒通络;辛香宣通,引经透络;虫类走窜,搜邪剔络,取类比象,藤类入络等方药的应用;尤其重视药物归经入脑和清热解毒药的层次性选择问题。 2.临床研究结果 4周后,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自汗改善最为明显(P<0.01),口舌歪斜积分也有下降(P<0.05)。神经功能缺损水平,认知功能障碍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及左心功能等各项检测指标明显改善(P<0.01),综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血液粘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降低血脂水平,以TC最明显,治疗后血清水平明显下降(P<0.01),LDL也有下降(P<0.05)。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P<0.01),NO水平明显上调(P<0.01)。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统计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认知功能、心绞痛情况、心电图等方面疗效与通心络对照组相同,在改善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功能、血流变、血脂、内皮功能、清除血清炎性标记物等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通心络胶囊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益气心脑宁治疗4周后,脑梗塞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从临床症状到各项化验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减轻和改善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统计表明,治疗组认知障碍、心绞痛情况、心电图等指标与通心络胶囊疗效相同;其他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通心络胶囊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益气心脑宁具有确切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本研究证实,气虚血瘀、毒损络脉是脑梗塞与冠心病的共同病机,益气活血、解毒通络、心脑同治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治法。益气心脑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有效复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