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区海底滑坡的识别与特征分析
【6h】

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区海底滑坡的识别与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海底滑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第二章 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2.1 研究区位置

2.2 研究区水文特征

2.3 区域地质背景

2.4 区域地形地貌

第三章 研究区海底滑坡的识别

3.1 海底滑坡的识别

3.2 滑坡点识别的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海底滑坡特征分析

4.1 海底滑坡规模

4.2 典型滑坡的形态和结构

4.3 峡谷区滑坡分布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海底滑坡触发机制分析

5.1 海底滑坡的触发因素

5.2 海底滑坡数值模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中的不足及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展开▼

摘要

海底滑坡是陆坡区广泛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既是塑造海底地形地貌的主导因素,也是大陆坡上沉积物向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方式。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资源,同时也是滑坡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的区域。本文以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为研究区,开展海底滑坡的分布、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结果对于评价深水油气钻探及海底管道安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认识陆坡区沉积物质搬运也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研究区位于南海北部陆坡白云凹陷区,水深约200~1700m,水深和地貌类型变化较大。本文综合利用多波束水深资料、浅地层剖面以及侧扫声呐资料,对研究区的海底滑坡的类型、规模、分布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基于多波束地形数据,利用编制海底陡坡自动识别程序对海底滑坡进行了识别,并通过地震剖面资料和侧扫声呐资料对识别的滑坡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海底陡坡自动识别程序快速识别海底滑坡是可行的,但识别结果主要受水深数据精度的影响。
  (2)研究区海底滑坡主要分布在海底峡谷区,其中峡谷的头部和峡谷两侧的谷壁是海底滑坡集中分布区。在研究区共识别出145个海底滑坡,统计的结果显示,滑坡面积大小在0.04~15.88km2之间不等,其中91.7%的滑坡面积小于4km2;大约有110个海底滑坡(约占76%)分布在海底峡谷的谷壁及其附近区域。
  (3)对不同位置(上陆坡、中陆坡和下陆坡)的典型滑坡的内部声学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上陆坡滑坡体属于脆性滑坡体,其特征是内部基本保持了原来的结构和层理;中陆坡海底滑坡具有明显的弧形滑动面,峡谷壁上的滑坡体属于塑性滑坡体,内部结构和层理杂乱;两峡谷中脊上的滑坡体属于脆性滑坡体;下陆坡峡谷尾部浊流堆积扇区的滑坡体主要是塑性滑坡体,且滑坡底部的滑动面不十分明显。
  (4)海底坡度和土体力学强度是研究区海底滑坡的主要控制因素。基于GeoSlope数值分析软件,构造了3°、6°、8°、9°、12°和15°六种坡度海底斜坡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和斜坡坡度都是影响海底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坡度较小的稳定斜坡,地震作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比较明显;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大于临界坡度时斜坡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此时地震作用的影响变得不再那么明显;通过8°和9°斜坡模型的对比,结合研究区海底坡度及滑坡分布特征,该研究区的斜坡稳定性临界坡度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均约为9°。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