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2005年春季黄渤海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6h】

对2005年春季黄渤海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一章引 言

第二章资料与观测分析

第三章数值模拟与试验

第四章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2005年3月27日黄渤海海上的一次海雾事件进行了观测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利用GOES-9(Geos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NOAA(National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和风云lD可见光卫星云图对海雾发生的范围、形态、及变化进行了观测。海雾于2005年3月27日早晨发生,雾区面积大约为11000平方公里,持续24小时左右。此次海雾对黄渤海海上能见度影响很大。海雾持续过程中,面积东西向逐渐缩减,最后演变成S形状。配合MICAPS(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Process System)地面观测资料,对海雾的发生进行了确认。利用地面站点观测资料,了解到海雾发生时能见度主要维持在2 km以下,露点温度与温度之差和能见度的变化成正比。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 (Final analysis data)资料,对海雾发牛时的天气形势,气海温差和水汽的南北输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海雾发生时天气形势稳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有冷高压形成;2 m气温与该处露点温度非常接近,空气湿度较大,温差小值区域与海雾发生区域相似;2 m处露点温度与海表面表皮温度差场说进一步说明,海面在接近露点温度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海雾生成;气海温差在黄渤海地区普遍>2℃,海雾发生的中心地区气海温差最高达到5℃。从探空资料(白翎岛,乌山,丹东,大连,青岛,射阳站)分析可看出垂直方向上存在逆温层结,而水汽输送恰恰以此逆温层为分界,说明逆温层结抑制底层水汽蒸发,起到将水汽输送固定在低层的作用。 之后,本文利用科罗拉多大学开发的RAMS(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数值模式对此次海雾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计算了水平能见度。结果表明:能见度水平分布与卫星云图所显示的雾区分部吻合较好,但模拟得到的雾区较大,海雾的出现时间较实际观测出现时间延迟4小时左右。大连站点模拟能见度的变化与地面观测能见度值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模拟能见度值显著偏小。 此外根据模式结果分析了海表面温度与露点温的关系,并由此设计了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敏感试验。分别对海温进行升高2℃、升高2.5℃、降to Aviation.Western Region Technical Allachmenl,March 3,No.04-01Turner,R.and Tony Hurst.2001:Factors Influencing Volcanic Ash Dispersal from the 1995 and1996 Eruptions of Mount Ruapehu,New Zealand.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Vo1.40,No.1,56—69.Vukicevic,T.,T.Greenwald,M.Zupanski,D.Zupanski,T. Vonder Haar and A.S.Jones.2004:Mesoscale Cloud State Estimation from Visible and Infrared Satellite Radiances.MonthlyWeatherReview:Vo1.132,No.12,3066-3077.

著录项

  • 作者

    王菁茜;

  •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授予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
  • 学科 气象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傅刚;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714.2;
  • 关键词

    海雾; RAMS模式; SST;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