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乐安油田草13沙四薄互层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研究
【6h】

乐安油田草13沙四薄互层普通稠油水驱转热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薄互层开发技术现状

1.2.2 低效水驱转热采开发技术

1.3 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地质特征及开发评价

2.1 地质特征

2.1.1 构造特征

2.1.2 沉积特征

2.1.3 储层特征

2.1.4 隔夹层展布特征

2.1.5 流体性质及温压系统

2.1.6 油水关系及油藏类型

2.1.7 储量计算

2.2 开发历程及现状

2.2.1 开发历程

2.2.2 开发现状

2.3 开发效果评价

2.3.1 油井产能评价

2.3.2 储量动用评价

2.3.3 地层能量评价

2.3.4 采收率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的建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3.1 模型的建立

3.2 历史数据拟合

(1)压力拟合

(2)全区生产指标拟合

(3)典型单井生产指标拟合

3.3 剩余油分布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采开发经济技术政策界限研究

4.1 热采可行性论证

4.1.1 开发方式确定

4.1.2 热采开发可行性论证

4.2 层系组合划分

4.2.1 必要性论证

4.2.2 可行性论证

4.2.3 划分的原则

4.2.4 划分的结果

4.3 经济界限研究

(1)经济极限累产油

(2)经济极限初产

(3)经济极限油汽比

4.4 技术界限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方案指标预测

5.1 方案调整思路

5.2 方案部署原则

5.3 方案部署

5.4 指标预测

(1)投产方案优化

(2)单井初期产能

(3)递减率

(4)指标预测

5.5 低油价期的优选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草13沙四位于乐安油田西区,纵向上有30个小层,层多厚度小,储层物性较差,敏感性强,黏度差异大,为常温常压中孔中渗岩性构造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该单元早期实施注水开发,有效缓解了单元递减。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井况问题突出、轻质油采出后原油粘度变高开发方式不在适用、层间差异凸显等等因素影响,单元开发水平低。为提高单元开发水平,提高油藏采收率,必须进行转换方式研究。 根据过路井资料重新修正构造、沉积、储层等地质特征,为单元剩余油分布研究奠定基础;对单元开发历程、开发现状及开发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单元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地质资料、油水井生产和注入动态,建立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拟合修正物性参数,评价单元剩余潜力;应用建立的模型模拟研究,确定合理的开发方式,并对单元进行井网井距、压裂参数、热采注采参数及蒸汽驱参数进行研究,确定合理的开发界限。 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为单元调整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油藏采收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确定了薄互层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后转热采的经济技术政策界限,从而有效地指导同类油藏的开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