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鲁克沁油田梧桐沟组隔夹层研究
【6h】

鲁克沁油田梧桐沟组隔夹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鲁克沁油田位于吐哈盆地鲁克沁地区西部,二叠系梧桐沟组为其主要含油层系。梧桐沟组分为三个油组,其储层岩性均以砂砾岩为主,内部隔夹层极为发育,隔夹层的存在影响了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和分布,目前研究区尚未进行系统的隔夹层识别及分布研究,严重制约了该油田后续有效开发。本文综合利用岩心、测井以及生产动态等资料,重点对具有代表性的梧桐沟组三油组隔夹层类型、成因、识别标准、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开发的影响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及认识: (1)阐明了鲁克沁油田梧桐沟组储层特征。认为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其次为细砂岩。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胶结以及溶蚀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及溶蚀粒内孔为主,孔隙连通性好。 (2)阐明了鲁克沁油田梧桐沟组隔夹层类型及成因。认为研究区存在泥质、粉砂质和钙质三种类型隔夹层;隔夹层成因与沉积、成岩作用密切相关,沉积作用形成泥质隔夹层和粉砂质隔夹层,成岩作用形成粉砂质隔夹层和钙质隔夹层。 (3)梧桐沟组三种类型隔夹层测井响应特征各不相同,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以及声波时差等对隔夹层较为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隔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将识别结果与岩心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整体上与岩心观察识别符合率达到 82.33%,识别效果较为理想,解决了非取心井隔夹层识别的难题。 (4)阐明了鲁克沁油田梧桐沟组隔夹层分布规律。认为隔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与砂体的发育及沉积相有关,水下分流河道中隔层的展布方向与河道展布方向一致;建立了主力层位夹层模型,分析出砂砾岩储层中夹层的空间分布规律,认为夹层的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泥质夹层多出现在河道侧缘部位,粉砂质夹层和钙质夹层多出现在河道主体部位。 (5)揭示了隔夹层对油藏开发的影响。认为研究区内稳定的隔层有效阻碍了流体的重力分异作用,降低了上、下砂砾岩体的连通性,增强了注采效果;夹层的存在增加了储层非均质性,使得注入水对剩余油的驱替效果变差,夹层下部的油因受到夹层的遮挡而形成局部剩余油富集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