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东营北带砂砾岩体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6h】

东营北带砂砾岩体测井储层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深层砂砾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砂砾岩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2.1 岩性特征

2.2 物性特征

2.3 电性特征

2.4 含油气性特征

第三章 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3.1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进行常规测井岩性识别

3.1.1 划分标准样本层的测井相

3.1.2 建立测井相-岩性数据库

3.1.3 测并相分析过程中的特征参数提取

3.2 ARC曲线岩性自动识别

3.2.1 岩性-测井系列敏感性分析

3.2.2 构建岩性识别曲线ARC

3.2.3 建立ARC岩性划分标准

3.2.4 实例分析

第四章 砂砾岩储层参数模型研究

4.1 常规测井建立储层宏观参数模型

4.1.1 岩石矿物组分求解模型

4.1.2 泥质含量新模型

4.1.3 孔隙度模型

4.1.4 渗透率模型

4.1.5 含水饱和度模型

4.1.6 束缚水饱和度模型

4.1.7 残余油饱和度模型

4.1.8 相渗透率模型

4.2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改善储层宏观参数模型

4.2.1 T2截止值的确定

4.2.2 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孔隙度

4.2.3 核磁共振测井计算渗透率

4.2.4 核磁共振测井计算储层宏观参数效果分析

4.3 核磁共振测井定量计算储层孔隙结构参数方法研究

4.3.1 利用核磁共振实验资料T2谱拟合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研究

4.3.2 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T2谱拟合伪毛管压力曲线方法研究

4.3.3 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定量计算模型

4.3.4 核磁共振资料定量计算孔隙结构参数实例分析

第五章 储层有效性评价与储层分类研究

5.1 储层有效性下限研究

5.1.1 岩性、含油性下限

5.1.2 物性下限

5.1.3 电性下限

5.2 储层分类研究

5.2.1 储层分类方案

5.2.2 储层类型综合判别

5.2.3 储层分类实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东营北带深层砂砾岩体储层具有岩性复杂、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等鲜明特点,一直以来就是测井学所面对的难点目标。由于其隐蔽性强和勘探潜力巨大,深入研究砂砾岩储层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东营凹陷北带测井、录井、岩心实验分析、试油试采数据等资料,以关键井精细分析为基础,对研究区200多口井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系统地研究了深层砂砾岩储层“四性”关系、岩性识别技术、储层参数定量计算、储层有效性与储层类别精细划分方法。针对砂砾岩储层岩性复杂的特点,利用岩心和电成像刻度常规测井资料进行岩性识别,建立起主要岩性的自动识别技术;基于岩性模式建立了储层物性参数及岩石矿物组分模型,与岩性自动识别技术结合,可自动优化选择解释模型;充分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实现自动判别与计算核磁共振T2截止值,提高计算可动流体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度和有效渗透率的计算精度;通过建立核磁T2谱的纵向和横向转换系数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毛管压力曲线,定量求取18个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为研究储层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和产液下限研究,给出了砂砾岩储层有效性下限标准,采用储层物性参数和微观孔隙结构参数构建的储层质量综合指示曲线,建立可获得自然工业产能层、需储层改造获得工业产能层和干层的判别标准,为储层压裂改造选层奠定了基础。
   文中的测井储层评价方法与东营北带砂砾岩体的实际勘探相结合,证明了方法的适用性,岩性识别率达80%以上,储层参数计算精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了17%,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著录项

  • 作者

    魏倩倩;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授予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学科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孙建孟;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P631.81;
  • 关键词

    砂砾岩; 岩性识别; 储层分类; 测井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