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Z抽出油膜式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工艺研究
【6h】

SZ抽出油膜式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工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1.2磺化反应理论

1.2.1磺化反应的历程

1.2.2磺化反应的热力学

1.2.3磺化反应的动力学

1.3石油磺酸盐合成工艺研究

1.3.1原料油的选择

1.3.2磺化剂的选择

1.3.3磺化生产工艺条件

1.3.4磺化工艺的优化

1.3.5中和分离过程

1.4石油磺酸盐的分析表征

1.4.1石油磺酸盐的组成分析

1.4.2石油磺酸盐有效物含量的分析

1.4.3石油磺酸盐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测定

1.5石油磺酸盐基本性质的分析及评价

1.5.1石油磺酸盐的表/界面张力及CMC测定

1.5.2吸附特性

1.5.3抗盐性能

1.5.4驱油效果评价

1.6小结

1.7研究内容

第二章 原料油基本性质考察

2.1实验内容与方法

2.1.1原料油的族组成测定

2.1.2原料油分子量的测定

2.1.3原料油粘度的测定

2.1.4原料油密度的测定

2.1.5原料油凝点的测定

2.1.6原料油元素组成的测定

2.2实验结果与讨论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合成工艺条件考察及优化

3.1实验内容及方法

3.1.1反应原理

3.1.2工艺流程

3.1.3表面张力的测定

3.2实验结果与讨论

3.2.1反应基本参数定义

3.2.2反应温度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3剂油比影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4酸烃比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5 SO3气体浓度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6反应停留时间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7老化时间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8老化温度对磺酸盐转化率、收率及表面张力的影响

3.2.9磺化工艺条件的优化-正交试验

3.3小结

第四章 石油磺酸盐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4.1实验内容及方法

4.1.1石油磺酸盐粗产品精制

4.1.2石油磺酸盐平均分子量的测定

4.1.3石油磺酸盐产品的红外光谱

4.1.4石油磺酸盐分子结构的测定

4.2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NPS-2组分含量

4.2.2 NPS-2平均分子量

4.2.3测定优化条件下NPS-2有效物含量两种方法的比较

4.2.4 NPS-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4.2.5 NPS-2分子结构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物石油磺酸盐的性能测定

5.1实验内容及方法

5.1.1 NPS-2有效物提纯

5.1.2表面张力法测定CMC值

5.2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优化条件下减二线NPS-2表面活性研究

5.2.2优化条件下减三线NPS-2表面活性研究

5.3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SZ减二线、减三线抽出油为原料,三氧化硫为磺化剂,采用降膜式磺化反应器开发合成转化率高且表面张力低的石油磺酸盐产品。考察了两种原料油的基本性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各项工艺参数对石油磺酸盐的收率、转化率和表面张力的影响并对磺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两相滴定法对产物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并对优化条件下的产物进行了表面活性研究及组成分析。 研究发现:两种原料油均具有较高的芳烃含量和适当的分子量,适合作为合成石油磺酸盐的原料。就五因素对产物转化率的影响而言,减二线和减三线受其影响的顺序相似,顺序为:酸烃比>剂油比>气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停留时间。五因素对产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对而言,减二线和减三线略有不同,减二线顺序为:反应温度>气体浓度>剂油比≈反应停留时间>酸烃比:减三线顺序为:反应温度>剂油比>酸烃比>气体浓度>反应停留时间。优化后的产物转化率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基本可以实现芳烃的全部转化。优化产物有效物含量较高(减二线产物96.46%,减三线产物95.74%),平均分子量适中(减二线产物506.4,减三线产物557.8)。优化的减二线产物的表面活性较减三线产物好,其中减二线粗产物的CMC为0.11%,表面张力为30.83mN·m-1。实验表明,两种产品均适合做三次采油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