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6h】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独创性声明和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1章前言

第2章地质概况

2.1工区地质概况

2.2地层发育简述

第3章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3.1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3.1.1海平面变化具有全球周期性

3.1.2四个基本变量控制了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

3.2基准面与可容空间

3.2.1概念

3.2.2基准面升降与可容空间变化研究意义

3.2.3基准面及可容空间变化原理

3.2.4基准面旋回的识别

3.3河型与河流环境中的基准面

3.3.1河型分类

3.3.2影响河型的因素

3.3.3河流环境中的基准面

第4章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4.1层序边界的特征及识别

4.1.1概念

4.1.2层序边界的识别标志及特征

4.2准层序组的划分与对比

4.2.1准层序组的定义

4.2.2准层序组的类型

4.2.3准层序组对比的意义

4.2.4准层序组划分和对比的方法和步骤

4.2.5全区准层序组的对比结果

4.3体系域划分

4.3.1体系域的概念

4.3.2体系域的划分

第5章河流相层序地层形成机制分析

5.1构造沉降对层序形成的控制

5.2沉积物供给对层序形成的控制

5.3气候对层序形成的控制

5.3.1气候变化特征

5.3.2济阳坳陷古气候演化特征

5.3.3气候变化对层序发育的控制

5.4古地形对层序形成的控制

第6章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沉积相研究

6.1单井沉积相分析

6.1.1临38-3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6.1.2高气101井单井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学分析

6.1.3金浅3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6.2沉积相类型及划分依据

6.2.1河道亚相

6.2.2河道边缘亚相

6.2.3泛滥平原亚相

6.2.4废弃河道亚相

6.3层序地层剖面对比相研究

6.3.1庆1-垦东10井剖面对比相分析

6.3.2广气1-胜海古2井剖面对比相分析

6.4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及纵向演化规律

6.4.1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6.4.2上第三系河流演化阶段性

6.4.3关于上第三系河流源头、物源区的讨论

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展开▼

摘要

综合运用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阐述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建立了全坳陷的层序地层格架,将整个上第三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划分出10个准层序组和4个体系域.其次,对河流相层序地层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河流相的层序地层结构主要是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古气候和古地形的共同作用决定而导致层序发育的样式不尽相同.另外,系统研究了各体系域和准层序组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分为辫状河和曲流河,并总结出了各亚相的识别标志.最后,在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上第三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并认为济阳坳陷上第三系河流相沉积体系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冲积扇-辫状河阶段、中期的过渡性河流阶段和晚期的高弯度曲流河阶段;对各时期的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