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企业需求的区域创新驱动力研究——以资源型地区为例
【6h】

基于企业需求的区域创新驱动力研究——以资源型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在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世界各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及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引擎。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自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战略目标以来,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位置日益上升。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一再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国各省份也相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目标。要实现创新驱动,必须首先驱动创新。那么,区域创新的驱动力要素有哪些?核心动力是什么?其作用机制如何?为此,需要搭建一个区域创新驱动力的理论框架,以丰富区域创新理论,并对不同层面上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实践指导。
  我国资源型地区创新基础薄弱,甚至可能存在资源依赖挤出科技创新的现象。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及国家和全球科技创新浪潮的推动下,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目标已融为一体,政府的创新意识正逐步增强,并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企业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展了一些创新项目,但这种创新行为只是被动的间断性创新,很容易被再次挤出。只有厘清资源依赖挤出科技创新的机制及症结所在,才能找准推动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驱动力的形成路径。这不仅是对资源型地区创新挤出机制的补充,更是对其科技创新动力机制的完善,对这些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型经济转型以及二者的融合发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全国乃至国内区域层面上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以区域创新驱动力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资源型地区为例,基于区域创新体系中核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企业创新需求的视角探讨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形成。首先构建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揭示以企业创新需求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力要素对区域创新的驱动机制;其次,构建企业创新需求模型,基于大部分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条件,提出关于两部门(资源和非资源部门)技术属性、区域创新制度以及企业家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假设,分析这些地区企业创新需求的特殊性;再次,从初始假设出发,通过逐步放松假设,演绎资源型地区从创新挤出到创新驱动的整个过程,揭示企业创新需求在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挤出和驱动中的不同作用,试图找到挤出的症结和驱动力的核心。然后,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Eviews6.0,验证区域创新驱动力要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直接驱动力及其交互作用形成的间接驱动力;对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需求不足的“前因”(各种因素对企业创新需求的实际影响)和“后果”(企业创新需求在资源依赖挤出区域科技创新中的传导作用)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以激发企业创新需求为切入点,对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形成提出针对性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如下:
  (1)基于企业创新需求的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企业创新需求是区域创新的核心动力源。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其动力机制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散协调,其创新驱动力主要来源于系统内部创新主体的主动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适应性)。企业是区域创新系统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主体,代表企业创新主动性的企业创新需求、代表企业与区内环境相互作用的创新主体间耦合性关联及代表企业与区外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开放性特征三个层面的要素是区域创新驱动力的主要来源,它们直接推动着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化。其中,企业创新需求不仅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的推动力,还分别与其他两方面驱动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成为区域创新的间接驱动力。
  (2)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需求的特殊性:资源型企业和非资源型企业的创新需求都严重不足。企业创新需求由其对技术创新的有用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共同决定;企业对技术创新有用性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其对技术创新经济绩效的预期,而区域创新氛围则会直接改变技术创新有用性的标准,或通过对企业创新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参照,间接改变企业对技术创新有用性的感知;企业对技术创新可行性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其创新难度预期,同时还受区域创新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用性感知和可行性感知因企业所属行业的性质及企业家精神而异。在企业创新的机会成本、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氛围创新、企业家精神等共性因素及不同行业的个性因素影响下,资源型企业因其对创新有用性的消极感知而缺乏创新动力,非资源型企业则因其对创新可行性的消极判断而表现为创新能力的缺乏。总之,资源型地区的企业都缺乏创新需求。
  (3)企业创新需求在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模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不同条件下,资源型经济与科技创新的互动发展表现为两种趋势:挤出和融合。在从挤出到融合的过程中,企业创新需求具有不同的作用:企业创新需求在资源依赖挤出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传导作用;企业创新需求从无到有、从外生到半内生再到内生化逐渐成为资源型经济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在两部门技术属性、企业家创新精神、资源收益分配、政府的创新意识及对区域创新的支持方式(包含区域创新制度)等初始假设条件下,资源型地区的科技创新被挤出;随着假设条件的逐步放松,资源型地区的科技创新依次经历企业创新需求外生化条件下的政府主导、企业创新需求半内生化条件下的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以及内生的企业创新需求驱动区域创新的三个阶段。而这些假设条件正是激发企业创新需求,进而形成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的关键因素。
  (4)区域创新驱动力要素对区域创新绩效的作用及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需求不足的“前因”与“后果”的实证检验。基于全国省域层面数据的区域创新驱动力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企业创新需求特别是企业创新的人才需求强度、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度、以及创新主体的引入程度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直接驱动作用;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强度与创新主体的引入程度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企业创新人才需求强度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对区域技术开发绩效具有不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而对于区域技术转化绩效则表现为不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基于我国16个资源型省区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企业利润增长率对资源型地区企业的创新需求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是当前资源型地区企业创新需求的主要推动力;区域创新氛围改善对资源型地区企业的创新需求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区域创新人才丰裕度的提高反而降低了资源型地区企业的创新需求。选取我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依赖对区域创新具有挤出效应,对企业创新需求具有抑制作用,企业对创新人才和技术的需求对区域技术开发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企业对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对区域技术转化绩效都具有正向影响;借鉴中介效应分析流程,验证了企业创新需求在资源依赖挤出科技创新中的传导作用。
  (5)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切入点的资源型地区创新驱动力形成路径:通过降低创新成本、保障创新收益以及创新奖励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预期;通过健全创新要素市场体系和创新保险制度,降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风险和难度预期;通过改善创新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培育区域创新级及完善创新规制和激励制度,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通过增强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有用性和可行性感知,激发本地区企业的创新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内部创新主体间的耦合性关联,并通过区域开放引入创新人才、资金和技术,或直接引入创新主体,充分发挥其创新溢出效应。最后,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汇成资源型地区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