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就业潜力的综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中国就业潜力的综合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就业问题是普通百姓心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并且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温家宝总理曾与网民访谈时,说过:“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中国人口和劳动力仍处于“双上升”时期,而且在就业弹性持续下降的作用下,新增劳动力、农民工务工和失业再就业人员三方面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强。要解决好未来中国的就业问题,核心是明确就业潜力的方向,优化调整就业潜力结构,最大限度的开发各地区以及各行业部门的就业潜力。本文按照就业潜力的涵义,就业潜力的模型估计以及就业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三大基本框架分别从总体、产业结构和区域差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比较。
   就业潜力的表现形式有就业弹性和就业平均增长率两种,本文重点对表现形式之一的就业弹性进行估算和特点分析,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就业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并呈下降趋势,在1990年出现了一个不能从要素结构变动角度解释的断点。另外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中最大的是第三产业,最小的是第一产业,显然三次产业就业潜力的特点与就业弹性基本一致,第一产业的就业潜力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潜力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工业的过度投资已经不能带动有效就业增长,未来中国就业潜力的扩大主要靠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来带动。
   就业潜力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人口总量或人口自热增长率,并且新增长理论认为资本和技术因素是影响一般工业化国家产出与就业的重要因素。一般将资本、人口总量或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都作为就业潜力的内生变量,从而与生产函数形式相似设定就业潜力模型并对参数进行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投入量,人口总量以及技术进步水平对就业潜力的影响作用非常显著,其中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口总量对就业潜力存在正向“扩张效应”,而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收缩效应”。
   考虑就业潜力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而且存在地域差异,文章从经济制度和结构变迁的角度,选取6个影响变量建立个体固定面板模型,发现对就业潜力有显著性正向效应并按影响的大小顺利排列的因素是产业结构、劳动力区域流动、城镇化率和投资,另外进口额比重对就业潜力存在负向的影响作用。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潜力和劳动力流动性相比中西部都比较大。未来中国的策略是要协调区域平衡发展,逐步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差距,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放宽劳动力区域流动限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出口贸易和合理增加投资力度,从而在正向的影响效应下共同提升社会就业潜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