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音乐官署
【6h】

魏晋南北朝的音乐与音乐官署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周汉礼乐制度概述

1.1 周公“制礼作乐’’及周朝乐舞体系

1.1.1 周公“制礼作乐”

1.1.2 周朝乐舞体系

1.2 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与汉朝重建雅乐

1.2.1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

1.2.2 儒家的雅乐论

1.2.3 西汉雅乐难雅

1.2.4 东汉的四品乐和黄门鼓吹乐

1.3 周汉的乐官与音乐官署

1.3.1 西周的乐官制

1.3.2 两汉的音乐官署

第二章 魏晋时期重建汉朝雅乐

2.1 杜夔恢复雅乐与魏明帝时的自作声乐

2.2 魏晋玄学与自然乐论

2.3 东晋不立雅乐及其原因分析

第三章 南朝音乐的以俗为雅和以佛入雅

3.1 宋齐时代雅乐的重建与俗乐的雅化

3.2 梁武帝时期的以佛入雅

第四章 北朝时期胡、汉音乐

4.1 北魏天兴年间的定律吕、协调音乐

4.1.1 邓渊定律吕

4.1.2 《真人代歌》和《簸逻迴歌》及其影响

4.1.3 北魏宫廷雅乐华胡兼采

4.2 周齐时代的大规模胡乐入华

4.2.1 北齐的杂西凉之曲

4.2.2 北周的大规模胡乐入华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音乐官署历史沿革与创新

5.1 曹魏恢复音乐两署

5.2 西晋时期的音乐三署

5.3 东晋南朝音乐官署一体化

5.4 北魏太乐署

5.5 齐周时的太常寺和大司乐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贡献及其特点

6.1 相和歌与清商曲的传承和发展

6.2 曹魏清商三调的雅化

6.3 南朝清商新声的雅化

6.4 西晋鼓吹乐的制度化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社会发展和中外音乐交流

7.1 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背景概述

7.2 胡乐入华

7.3 胡乐入华之成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社会动荡,锢闭性的世族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世家大族登上统治阶级的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以“自然、无为”为宗旨的老庄思想抬头,作为汉朝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遭到抨击和挑战,魏晋南北朝成为了玄学风行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嵇康以一篇《声无哀乐论》提出了自然音乐观,强调音声要与其被人为赋予的道德意义完全脱离,要还原其本真和自然,认可音声及一切事物的自然美。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中,雅乐与俗乐之争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自周代以来,中国古代音乐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用于郊庙朝会场合的雅乐和与此相对的流行于民间的俗乐。随着朝代的变迁,雅乐在战火中不断遗失,渐渐衰亡;而俗乐则日渐繁荣和兴盛。
   在嵇康自然乐论的推动下,另一方面又由于雅乐自身的僵化没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俗乐发展非常活跃,以至于雅乐要向其不断借鉴,形成了俗乐入雅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同时又是民族融合、中外互动、佛教传播都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又表现出了多样性的特征,吸收了少数民族音乐、西域胡乐和佛教音乐。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周汉礼乐制度概述,魏晋时期恢复汉雅,南朝音乐的以俗为雅和以佛入雅,北朝时期的胡、汉音乐,音乐机构历史沿革与创新,音乐贡献及其特点和胡乐入华。旨在以雅乐辉煌的西周时期为发端,阐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雅乐僵化无为、而俗乐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各政权为了保持正统性而恢复雅乐,并对其进行的以俗入雅的改造过程。以及,胡乐东传和佛教音乐流行带来的音乐发展趋势的改变。期间,将各政权中音乐官署的变迁作为雅俗音乐在宫廷中实力消长的外在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