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
【6h】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

1.1 经济发展与文化冲突

1.1.1 20世纪的经济发展情况综述

1.1.2 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的表现

1.2 文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概念

1.2.1 文化批判

1.2.2 意识形态

1.3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1.3.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建立

1.3.2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特征与内容

2.1 意识形态转向的特征

2.1.1 体现为一种政治立场

2.1.2 体现为对大众生活的关注

2.1.3 体现为对人类重大实践活动的重视

2.1.4 体现为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诉求

2.2 意识形态转向的内容

2.2.1 工业文化批判

2.2.2 消费文化批判

2.2.3 大众文化理论

2.2.4 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

第三章 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的哲学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方法论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呈现着双面性:一方面,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的驾驭能力史无前例地提高,使得人类生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恶性的影响,不仅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技术本身也越来越失控于人的掌控,这种双重影响使得人类受到的压力与束缚日益繁重。这种现状上升到认识论层面来讲,是技术的理性与人的自然属性发生了矛盾。技术异化引起了文化危机,这也从某一方面凸显了文化的重要性,引起众多哲学家的关注,这是文化批判向意识形态化转向的开始。
  第一部分,首先对整个20世纪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了整体概括,尤其将经济发展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和影响作了重点说明;其次,切入主题,展开对文化批判和意识形态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将文化批判定位为对文化的自觉反思,将意识形态定位为植根于文化批判的认识论体现,并重点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了分析和说明。
  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概念释义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展开本文的主体,即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上认识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问题。这一部分通过分析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的整体性特征而引申出其具体特征,即在超越中回归现实。另外,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为研究对象,概括和论述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的内容,主要是工业文化批判、消费文化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批判,整个过程呈现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问题的一种既批判又辩护的倾向。
  第三部分,一切理论的最后落脚点都是为了对现实生活起到作用,用以指导人类的现实生活,而文化批判在认识论上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不外乎对于人类现实生活的指导,这种指导意义既包括为我们提供一种解释社会的方法这样的理论意义,也包括方法论上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进步;而其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意义终究会落脚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上,体现为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
  本篇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对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转向问题的研究,得出20世纪文化批判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动向,并在理论结合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这种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尝试分析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意识形态批判对于塑造人类美好生活的意义,这对于解决我们今天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