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娄烦县1994~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6h】

娄烦县1994~2004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1.1 LUCC国外研究现状

1.2 LUCC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区概况

2.1.1娄烦县自然环境概况

2.1.2娄烦县社会经济文化概况

2.2研究方法

2.2.1数据资料

2.2.2技术路线

2.2.3分类体系

2.2.4遥感影像分类

2.2.5 GIS空间叠加

2.3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1土地利用程度

2.3.2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

2.3.3景观格局分析

第三章 娄烦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3.1娄烦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转移矩阵

3.2娄烦县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3.3娄烦县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

第四章 娄烦县景观生态格局分析及DEM叠加分析

4.1景观格局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4.2缀块类型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

4.3地形对娄烦县LUCC的影响分析

4.3.1土地利用程度的垂直分异

4.3.2海拔

4.3.3坡度

第五章 娄烦县LUCC驱动力分析

5.1人口因子

5.2经济发展因子

5.3政策因子

第六章 总结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6.1结论

6.2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个人基本情况

展开▼

摘要

汾河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汾河上游属于黄土高原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具有相对独立的流域系统并且是特大城市太原市的唯一水源地,使太原市的用水质量和生态环境始终与汾河上游的生态安全密切相关。娄烦县位于太原市西北117公里处的汾河中上游,是太原市郊区县,并且是汾河上游地区唯一一个全部行政面积都包括在自然流域范围内的县。 全文共分三大部分六个章节,其中第一部分即第一、二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UJC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区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为:以娄烦县为例对其1994年以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预测本地区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为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依据,并寻求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本文研究的意义是:通过对汾河上游娄烦县的土地利用现状与趋势的研究,为研究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第二章,介绍本文所运用到的数据的来源、数据基本情况、数据处理过程为第三章提供源数据支持、并叙述本文的技术路线:运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1994年、2004年TM进行监督分类,将分类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将所得分类结果导入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中,运用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第三章,总结论文中所用到的LUCC研究模型,阐述模型所反映的含义,其中包括:土地利用程度(静态指数、动态指数);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指数(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速度、状态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土地利用/覆盖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等);地形对土地利覆被变化的影响。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章,为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将各类结果进行分析,并娄烦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994年~2004年,娄烦县土地利用状况主要表现为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在总的结构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各类型的面积组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有两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减少,分别为耕地、水域;耕地减少面积最大;相应的其余的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则有所增长,分别为草地、林地、城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在海拔较低易于开展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土地利用程度明显增大;在4~7高度带上△I值在负方向上递增,在8~12带上土地利用程度又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城镇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区域;而耕地、林地、草地的变化则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区域。耕地在不同的坡地上的面积均在减少的,而且在 21~25°的区间达到最大值;本地林地在各坡度上的增长远大于草地等其他地类;在坡度比较大的31~35°范围内,有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在此基础上寻找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及本区的LUCC驱动因子分析。 结论如下:研究区人口的增长、政策的影响是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原因,它们导致研究区耕地大量向城镇建设用地、林地转移。经济因素在本区的主要影响体现在煤矿、铁矿的开采将原有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由于本论文讨论的是十年间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因此自然因素对其影响甚微,故不做详细讨论。 第三部分为第六章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对第三、四、五章的结论进行总结叙述,讨论LUCC研究对本区经济社会生活的意义。提出行文过程中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