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6h】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荣辱观的含义

2.1.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2.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

2.2.1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2.2.2 增强大学生未来职业道德意识的需要

2.2.3 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需要

2.2.4 培育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需要

3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3.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

3.1.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度高

3.1.2 大学生的荣辱意识较明确

3.1.3 大学生对荣辱观教育机制化持较肯定的态度

3.1.4 大学生对荣辱观教育课程化要求较高

3.1.5 大学生对荣辱观教育信息化需求较高

3.1.6 大学生更希望使荣辱观教育常态化

3.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荣辱观教育各环节间的协调性不足

3.2.2 荣辱观教育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不够

3.2.3 荣辱观教育的时代性较弱

3.2.4 荣辱观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3.3 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原因

3.3.1 顺畅沟通渠道的缺失

3.3.2 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

3.3.3 道德教育环境的滞后

3.3.4 自我实践意识的薄弱

4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途径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进制度

4.1.1 建立荣辱观教育的价值评价机制

4.1.2 强化荣辱观教育的示范监督机制

4.1.3 规范荣辱观教育的奖惩保障机制

4.2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进课堂

4.2.1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纳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

4.2.2 在专业课中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

4.3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信息化

4.3.1 加强高校的网络队伍建设

4.3.2 巩固荣辱观教育的网络阵地

4.3.3 严格荣辱观教育的网络信息管理

4.4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常态化

4.4.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的作用

4.4.2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思想道德基础。大学生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面对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如何科学而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领大学生的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只有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全方位地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他们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培育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时代发展所必需的人才。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针对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认同度较高,荣辱意识较明确,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开展有自己的看法,例如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机制化持较肯定的态度,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课程化、信息化要求较高,更希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向常态化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荣辱意识模糊,辨明是非的能力较弱,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各环节间的协调性不足,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不够,时代性较弱,针对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分析,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顺畅沟通渠道的缺失、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道德教育环境的滞后以及自我实践意识的薄弱。最后,针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建设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途径,即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制度、进课堂,要紧跟信息化,力争常态化,促使其朝着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问题的研究,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希望能为其他社会群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