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及模式的对比研究
【6h】

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及模式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日英文对照表

附表和插图清单

1 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中国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文献的质性研究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结果

2.3 讨论

2.4 被分析的中文文献

3 日本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文献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

3.4 被分析的日文文献

4 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文献对比的讨论

4.1 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文献属性对比的讨论

4.2 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文献质性分析对比的讨论

5 结论与讨论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相关医疗机构的实地考察,相关文献的质的统合分析,了解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的现状,形成中日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的结构图,以探索中日两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模式。通过中日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对比讨论,针对中国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的质的统和法(KJ法)、实地研究等研究方式。
  (1)质的统合法:分别使用关键词临终关怀(Palliative Care) / 癌症(Cancer) 和緩和ケア(Palliative Care)/ がん(Cancer)/ 心理(Psychology)/ 介入(Intervention)在中国知网(CNKI)和日本医中志网站(医中誌 Web)上进行文献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属性进行整理分析,并围绕研究中日两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的现状为主题,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最后形成更高级别的编码及主题。根据析出主题的逻辑关系构建结构图。
  (2)实地研究:笔者为了更好的了解中日两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分别在某肿瘤医院宁养院及日本某医院的姑息照护病房进行了实地考察,以志愿者的身份长期进入到宁养院,为癌症患者服务,并做了一些深度访谈;以研究者的身份考察姑息照护病房,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分别与机构医务人员就临终关怀姑息照护常见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小型会议及小组讨论,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听取了相关专家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建议。
  研究结果:
  (1)分别对47篇中文文献和47篇日文文献进行质的统和法分析,发现两国文献在最初发表时间、第一作者职业等属性上有不同。
  (2)通过质的统合法(KJ法)的分析,最后形成了针对中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内容的4个主题,10个三级编码,29个二级编码和128个一级编码。同时针对日本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与课题的内容形成了7个主题,25个三级编码,58个二级编码和112个一级编码;针对日本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对策的内容形成了4个主题,8个三级编码,39个二级编码和53个一级编码。并根据主题的逻辑关系分别构建了中国和日本的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结构图。
  (3)通过中日两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现状质的统和分析结果,从两国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可借鉴之处进行总结。结果发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临终关怀和姑息照护都涉及对患者的全人照护和对家属的哀伤辅导,而且两国的医务人员在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方面都有需要提升的地方。但是在病情告知、死亡教育等方面,中国由于传统文化、伦理问题、医患矛盾等多方面的原因,进展缓慢。
  研究结论:
  (1)我国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虽然起步较晚,但到目前为止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我国正在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照护,但是医务人员及医疗系统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此同时,临终关怀关怀与姑息照护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概念及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日本的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整体已基本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且其在发展过程中,把握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宗旨的同时结合日本传统文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日本特色的概念,并实施了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措施,基本构建了有日本特色的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模式。
  (3)通过中日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的对比讨论发现,日本在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的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病情告知困难等一些中国现在正在面临的问题,因此日本在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方面成功的经验对于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